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18节 (第1/2页)
比如他曾经撰文为科学发声,说科学才是未来,大宋要积极发扬科学。 他还写文章表示人格平等,不应有贵贱之分,抨击了奴隶制度,表示坚决拥护大宋的废奴法律。 除此之外他也写过不少关于对底层百姓、官场现状的探究和意见,言语间令人深思。 由于他写的很多文章颇有深意,且经常与朝廷的政策不谋而合,导致他在民间受人膜拜,官场上不少官员都看他的文章来判断朝廷未来风向。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周树人探讨过地主和官僚主义,直言地主和官僚主义就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让不少官员和地主痛恨他。 不过因为周树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几乎从来都没有人见过他长什么模样,即便有人想找他麻烦,也从未实现过。所以他一直很安全,倒是成为报纸、杂志、刊物的常客。 “周先生自是一位高人,他的文章还是要多读才是。” 柳永随口应了一句,便打算转移话题。 就在此时,外面却是忽然一片杂乱的声音传来,声音最开始还很远,但很快越来越大,也愈发清晰。 好像是有人齐齐高喊着什么,各种口号满天飞,让柳永和赵晓之的眉头都是一皱。 两个人拉开了船上的窗帘,此时船只早就顺着运河飘到了萧山县,运河穿萧山县而过,两侧就是沿河木屋,前方则是一架拱桥。 东侧街道上人来人往,很多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举着牌子。 有人大声高喊道:“我们要求废除摊丁入亩,朝廷不该与民争利,巧取豪夺!” “废除摊丁入亩,朝廷不该与民争利,巧取豪夺!” 那人喊一句,周围人应一句。 接着又有人喊道:“害国恶法,损民肥私。暴政当废,决不能留!” “害国恶法,损民肥私。暴政当废,决不能留!” 周围人再次高喊。 柳永放下窗帘,赵晓之叹道:“愈演愈烈了。” “这些人一个个肥头大耳,穿着华丽,皆是地主豪民,家财万贯之辈,他们有什么资格说朝廷与民争利?” 柳永冷笑一声。 赵晓之愁眉苦脸道:“话是这么说,不过帅司那边已经跟他们谈了很多次,却没有任何成效。朝廷也没有个章程下来,这么闹下去也不是办法,街市都不能营业了。” “无妨。” 柳永闭上了眼睛,在船间休息,淡淡地道:“朝廷会出手的。” 准确来说。 应该是知院会出手的。 他没有再继续关注窗外,静静地休息。 船只颠簸,向着会稽进发。 …… …… 从四五月份开始,两浙路地主抗议去年摊丁入亩的新政愈演愈烈。 其实去年年底就有了,但当时规模不大,只是以苏州几个大地主为首的一些人,聚集了数十名地主前往转运使衙门门口抗议。 当时两浙路转运使杜杞邀请他们入衙门一叙,好言详谈,虽然那次没谈出结果,却也让他们消停了一阵。 不过从庆历六年三月份开始,两浙路的地主们就又躁动了气来,先是一百多名地主联名找杜杞情愿,在杜杞再次与他们协商无果之后,就已经有人在杭州聚众游行。 到四五月份,事态就从杭州蔓延开来,苏州、秀州、湖州、常州几个太湖流域附近的州就出现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如今连钱塘江南面的越州也开始了,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席卷整个江浙路。 没办法。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地主们就被收割了一次秋税,当时捏着鼻子认了。 眼下又是夏税开始,又得交一次税。 那肯定要抗议啊。 特别是作为太湖流域这种产粮主要地区的大地主们,受损最严重的就是他们。 所以风暴也就渐渐蔓延开来。 不过目前事态还算可控,地主和官府都相对较为克制,并没有发生直接冲突。 只是地主们示威游行,闹得街道鸡飞狗跳,影响街市繁荣。 想来以后朝廷会出面解决。 而就在江浙地区地主们闹事的时候,民间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衢州开化县马金镇丰源村,这里位于后世开化县北面,因为依靠马金河而得名,处于群山环绕当中。 古代的浙江地区跟后世的广东很像,后世广东除了珠三角地区以外,其它地方特别是山区都不算富裕,古代的浙江也是如此。 除了长江三角洲以及太湖流域以外,东南丘陵的山区在古时候一直都相对贫困,甚至在三国东吴时期,这里干脆就是百越部落的居住地,与东吴政权多次交战。 此刻群山环绕之间,一栋栋木制房屋错落分布在山里,如果凑近了看,还隐约能够看到在那些房屋墙上,用石灰抹着各种各样的字。 ‘多种地,多修路,多攒粮,能致富。’ ‘永不加赋是国策,任何人敢多收村民一分税,那就是国家的敌人。’ ‘有困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