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22节 (第1/2页)
赵骏忙道。 陈海忠便带着他们下了码头,登上了一艘船。 船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货物。 有一箩一箩筐的金银,有成箱成箱的珠宝,甚至还有大量的奇特珍宝,比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 每看到那箱子里的东西,都让跟着的码头官员们阵阵惊呼。 就连包拯都忍不住说道:“这海外竟是如此富裕,金银珠宝都是一船一船的运,若是每年多走几趟,我大宋何愁不富拥四海?” 然而赵骏却丝毫没有在意船上的这些宝贝,他的目光直直地看向甲板上用木箱种起来的大树。 木箱很大,占地怕是得有三四平方米,运河商船本来就不比海船,宽不过三四米,长不过十米,甲板大部分地区都被这些树给占据,一眼看过去,仿佛运河上飘了一座森林。 而这些树被种在这些木箱当中,大部分都是树苗。但还有一些成年的树木,树上用刀切割出了一条条口子,滴出乳白色液体,下面用绳子绑了一些碗接住。 陈海忠叹道:“本来这次顺风顺水,应该最多一年就能来回。可没想到路上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些树给耽误了。” “是水吧。” 赵骏立即想明白了原因。 “是啊。” 陈海忠说道:“即便我们准备了大量淡水,可那么多人要用,还加上那么多树要浇,这使得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随时停靠在岸边取水,这让我们的行程慢了太多。” 说着他就走到一颗橡胶树旁边,在那种着橡胶树的木箱一侧拖出一片晒干后泛黄的大橡胶片说道:“知院请看,为了这些东西,我们在路上又被迫扔了不少货物,其中还有一些金银铜,囤积大量的水,才最终把它们带了回来!” “无妨!” 赵骏扭过头看了眼从船舱里还在往外搬运的金银,随即走了过去,拿起那片橡胶摸了摸,感受到那橡胶胶体带来的质感,他回过头举着这片橡胶笑着说道:“它可比金银值钱,这一趟,我大宋就此崛起,再无人可阻也!” 刹那间,满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320章 大化学家赵祯 “这就是橡胶?” 崇政殿内,赵祯看着这块泛黄的胶状体,满是疑惑道:“为什么电影里看着汽车轮胎都是黑色的?” 上午运船抵达码头,赵骏第一时间前往码头迎接,随后带回来橡胶。 众人就齐聚崇政殿内开会研究这个东西。 所有人都看着桌案上的那块胶状体,这是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玩意儿,有点像是以前见过的黄珊瑚,却又不同。 又感叹于没想到这小小的一块,居然东西,就是改变大宋未来国运的事物。 可模样却完全不同。 众人也很是纳闷,远洋船队带回来的橡胶,跟他们在电影里见到的好像不一样啊。 电影里都是黑乎乎的,可这带回来晒干后却是黄橙橙一坨。 唯有赵骏笑道:“因为那些橡胶都加了炭黑粉,本身橡胶只需要用火熬煮,然后固定成型足以。但那样强度不够,加入炭黑能保证强度。” “原来如此,这炭黑又是何物,是木炭灰吗?” 赵祯又好奇道。 “不是,是用油或者天然气制造出来的东西。” “那我们能造吗?” “巧了,这玩意儿我们还真能造。” 赵骏大笑道:“因为它的名字叫做‘炱(tai)’,现在你们知道了吧。” 炱? 众人互相对视,一下子就乐了起来。 原来炭黑就是这玩意儿啊。 那可不巧了吗? 大宋的“炱”产量就非常高。 因为在古代它是用来制作墨汁和黑色颜料用的。 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西晋时期制造松烟炭黑的手工业生产已相当普遍。 所以大宋确实不缺炭黑,也无需要担心橡胶强度不够的问题了。 “太好了。” 赵祯大喜道:“那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立即制作橡胶了?” “嗯,只要加入适量炭黑就行。” 赵骏说着,又咂咂嘴道:“就是我知道这东西,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可具体多少比例我不清楚。” “无妨,包在朕身上,最近朕一直在做化学试验,其实我发现化学也不是很难。” 赵祯环顾众人,笑着说道:“无非就是把一些东西加热,不管是矿物质还是自然界的东西,都能通过加热进行分离,产生各种液体、气体或者纯净物。” “额……” 赵骏想了想,他本来想反驳赵祯的话,毕竟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严谨科学,不能简单归类于烧火就完事了。 不过加热实验也确实是化学的基本操作实验之一,至少对于赵祯这个初学者来说,喜欢这么弄就让他这么弄吧。 只是赵骏叮嘱道:“老哥,我得提醒你。化学这东西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