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34节 (第2/2页)
内满是一股慵懒的气息。 这个年过得确实容易让人懒散。 毕竟后世除夕不放假,而大宋不仅放假,假期还非常多。 从冬至日到来年元宵节,中间有好几个节日加上赵匡胤父亲祭日、赵祯母亲生日以及赵恒天庆日,加起来三十三天。 十二月初到一月底,两个月的时间有一半都在假期,上班的时间就很少,想不让人懒都难。 这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七天假刚刚放完,政制院里上班也才没几天功夫。 此刻屋内诸多宰相除了蒋堂和蔡齐以外都在。 因为假期都需要两名宰相值班,赵祯体恤老臣,像张士逊、李迪、吕夷简、王曾等几名上了岁数的老臣不用值守。 其余人则轮流值班,元宵节的时候是蒋堂跟蔡齐,所以元宵节过后就得给他们补几天假。 等时间差不多,各部的公文都汇报上来,众人就前往会议室开会。 “这是今年统计部上交的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这是财政部上交的去年税收报告,这是工商部上交的去年商业报告,这是农业部上交的去年农业报告……” 晏殊把今年早上各部门统计上交的公文放在了桌案上,环顾四周,笑着说道:“我刚才初略看了一下,增长非常喜人呀。” 吕夷简看向赵祯,垂垂老态亦是笑着说道:“此情此景,汉龙觉得大宋去年成绩如何?” “还需要努力呀,跟我们后世比起来,我只有一句话要说。” 赵骏说道。 “什么话?” 众人好奇。 “需要一个大宋笑话鞭策一下。” “免了免了。” 大家连连摆手,这东西容易让人血压高。 赵骏笑了笑。 最近几年来他好久没说大宋笑话了。 一是没什么地方好讽刺,二是大宋笑话存货已经不多了。 特别是赵光义的段子,说得太多反而显得太啰嗦,实在是没什么好讲的。 开个玩笑之后赵骏也随手翻了翻这些公文。 去年财政总收入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了,达到了1.3925亿贯。 其中农业税在摊丁入亩之后不降反升,从庆历四年的2400万贯提到了3973万贯,商税增加了700万贯,为6506万贯,外贸增加了300万贯,为3446万贯。 庆历四年的时候农税是2400万贯,商税为5800万贯,外贸税是3100万贯,总计应该为1.13亿贯。 但实际上其中30%左右的商税和农税要被截留在地方用于大基建建设,而外贸税也有约20%要留存在各大港口做地方支出。 因此算上外贸,去年商税实际收入为6500万贯,农税为1680万贯,总计8180万贯。 到了今年去掉地方截留的话,那么朝廷国库的收入就算是正式破亿,达到了1.00921亿贯。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吕夷简说去年财政收入可能破亿的缘故。 “这个成绩不错,如果算国内生产总值的话,就是农业总值约4亿贯,商税总值约16.2亿贯,外贸总值4.9亿贯,去年总值为25.1亿贯,比前年22.3亿贯提高了12%。” 赵骏拿出毛笔在纸上用公式计算了一遍,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这已经非常夸张了。 但他放下笔后就又说道:“不过这个税率波动还只是初略估计,毕竟去年农税提升是因为摊丁入亩,我开始给地主杀猪放血,让地主多交了至少8%以上的税,所以总值应该没那么高,大概在24亿贯左右吧。” “那也很好了。” “是啊,我记得汉龙说过,后世很多国家每年能增长个位数就很不错了。” “老夫对这个增速还是很满意。” 大家说着。 如今数据为王,赵骏也把数据纳入了考量当中。 gdp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国家的发展,却也代表了大部分发展速度,光从去年数据看,三项增速都尤为明显,特别是农税。 不过赵骏却知道农业税的增长是怎么回事,完全是靠摊丁入亩把税收摊派给地主才造成了这一结果。 如果正常年岁下,从2400万贯,增长到2800万贯就算是不错的了。 但摊丁入亩之后拥有全国大量土地的地主纳税要比以前多交一倍,那自然是增长明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