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70节 (第2/3页)
在十月初,京东东路登州海湾里,一支大宋海军舰队,扬起了风帆,浩荡着向北方而去。 从大宋庆历元年开始,赵骏就已经在不断扩大海军规模,建造新型战船。 唐宋时期船只发展如火如荼。 根据北宋宣和年间航海家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北宋就已经有了单龙骨的尖底船,名曰“福船”。 在这个基础上,大宋打造出了一系列战舰。 包括长六十余米,宽二十余米,排水量一千多吨的福船战列舰。 还有长四十余米,宽十余米,排水量八百多吨的飞虎护卫舰。 以及三十余米长,八米宽,排水量六百多吨的海鹘攻击舰。 其余排水量二至五百吨的突击舰、冲锋舰、登陆舰、作战舰、补给舰、后勤舰若干。 一支海军舰队人数为五千人,以一艘福船战列舰为主舰,配备二十四个车轮桨,五十名划桨水手,二十七门火炮,三个大型风帆,整体能容纳四百余人。 再加上两艘飞虎护卫舰,五艘海鹘攻击舰,二十多艘突击舰、冲锋舰、登陆舰、补给舰等,一支海军舰队总吨位约一万吨出头。 这点吨位跟后世比肯定不太行,连一支航母编队的零头都算不上,甚至跟明朝初期比起来都差上一筹。 如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排水量三千多吨,能容纳一千余人,其余护卫船只吨位规模就已经跟大宋的“福船”差不多。 但至少在眼下装备了火炮的大宋海军舰队,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整个海洋,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与之匹敌的对手。 说起来有些讽刺。 赵骏组建海军是以打着保护海洋贸易,打击海盗的名义建立。 最初是两支,分别为淮南泰州镇海军,河北滨州定海军,加上原来大宋在登州的平海军,为三支舰队。 之后又陆续增加了四支,为山东登州威海军,两浙台州宁海军,福建泉州安海军,广东广州靖海军,总规模达到了七支舰队三万余人。 若是加上驻扎在对马岛和济州岛的一部分海军,总吨位大概在八万左右,人数规模也有四万之众。 而海盗的规模跟大宋海军比起来却如云泥之别,近海的海盗几乎已经被大宋海军剿灭一空,唯有日本和高丽海贸航线附近偶尔还有两国盗匪出没。 这种情况也让朝廷内部有些微词,对于朝廷花重金去打造海军,不少官员上书要求裁撤掉,因为徒劳耗费财力,没什么用处。 但这些建议都被政制院给无视了,包括赵祯都下旨申饬了这些官员一番,在见识到了后世海洋霸权的重要性之后,连赵骏都不用出面,自然有皇帝和诸多宰相为他的决定背书。 这次大宋出动的船队就是滨州定海军,登州平海军和威海军,威海军已经东去前往高丽驰援,定海军和平海军将北上直扑辽国腹地。 此刻狄青立于主舰“护国舰”的甲板上,身后的披风招展。陆地上打仗习惯了,海洋打仗却是头一次。 他的身边站着登州平海军的指挥使呼延守用。 呼延守用见狄青自出海之后就一直眺望远方海洋,已经足足一个多时辰,便笑着说道:“狄帅以前应该没怎么出过海吧。” “是没出过,也没打过海仗,让我有些忐忑。” 狄青倒是颇为老实。 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不擅长海战的事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