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0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03节 (第2/2页)

发,他们就能射三到四发,一旦让他们把壕沟挖到城下,我们的火炮不能压制他们的炮兵,则危在旦夕矣。”

    这也是辽人愿意弃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法战争当中,普鲁士的火炮为克虏伯火炮,采用钢制线膛炮管,标准射速是六发每分钟,有效射程能达到四公里以上。

    而法国的火炮则多为青铜或者铁质火炮,不仅射速最多不超过两发每分钟,射程也只有三公里左右。

    庆历二年之前还好,宋军装备的多是青铜火炮,射程也就两公里多一点。

    等庆历二年之后,武安钢铁厂投入生产钢炮,宋军的武器装备精良程度就直线上升,几乎是碾压着辽军的青铜炮打。

    所以辽军几乎很难在野外作战,不管是火炮还是火枪,射程优势太大,他们拿宋军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守城的时候,才能利用城池高度带来的射程勉强压制。

    但宋军围城他们就抓瞎,被迫弃城试图诱敌深入。

    如果不是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谁会愿意兵行险招,抛弃城池而不顾呢?

    耶律宗真感慨过后,又问身边亲信道:“宋军如何了?”

    “刚才探马来报,未见动静。”

    亲信答道。

    “呵呵。”

    耶律宗真冷笑道:“范仲淹反应竟如此迟钝?”

    “报。”

    就在此时,探马驰骋而来。

    片刻后到近前报道:“宋人派出大队斥候,远处观望。”

    “轰隆隆!”

    他话音刚落,城上响起大量炮火声音。

    浓烟缭绕,淹没城墙。

    “嗯。”

    耶律宗真眯起眼睛道:“继续再探。”

    这倒在他预料当中。

    宋人发现情况不对劲,肯定会派出大量斥候来侦察情况。

    城里的守军必然开火,将宋军的斥候驱赶走。

    且耶律宗真在外围也布置大量骑兵,带着手榴弹,宋军斥候最多放几枪骚扰。

    等范仲淹那个慢吞吞的性子醒悟过来,再整顿好兵马大举进攻,估计天都黑了,他们的人马早就撤离出析津。

    所以他丝毫没有担心。

    远处旷野上无数辽军依旧在向北徐徐移动,他们的移动速度不能算快,但也不算慢。

    因为多日围城,析津的粮草数量已经不多,因此辽军基本上不用带太多辎重,除了拆卸了部分火炮以外,很多人都是只单刀匹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接近巳时末刻,此刻辽军已经撤走了约一半多人。

    辽国析津府此刻聚集了四十多万辽军,二十多万宋军,却自然不是堆积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周边各地城池。

    但析津城却有着双方兵马最多的数量。

    宋军约有十万。

    辽人约有十六万,再加上玉河与宛平的辽军,约二十余万人马。    那么多人马撤退自然没那么简单。

    从辰时三刻到巳时末,过去了一個半时辰,依旧有源源不断地辽人正有秩序地撤退。

    并且在沿途后方的路上,辽军还在布置炮兵阵地。

    一旦宋军追击,则立即进行大炮阻杀。

    便在宋军看似死一般的沉寂当中,随着宋军主营忽然发出一声嘹亮的号角声音。

    距离析津北城十多公里,南城五六公里外的各处宋军营垒,仿佛从这死寂般苏醒,所有的营门全部敞开,然后大队宋军骑兵奔涌而出。

    “宋军,宋军出来了。”

    “快上报。”

    “准备发射火炮。”

    析津城上,以及周围正观察宋军的辽人斥候见到这一幕,顿时一阵慌乱。

    谁也没有想到宋军会在这个时候大举出动。

    难道他们都不事先整顿好兵马,在阵前列阵再向前行进的吗?

    然而此时不仅辽军有些慌乱,宋军也有点懵。

    因为范仲淹只是布置了战略任务,没有布置作战任务。

    要知道这个时候距离辽军正式出城才过去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

    从宋军斥候发现辽人离开城池,至少还得观察半个小时以上,确定这些人不是运送粮草的部队,而是真正撤离部队。

    斥候再把他们总结判断出来的结果报告到范仲淹那,从析津北城门跑到营寨也得半个小时。

    范仲淹再开会,然后各营主将分散跑回自己营地,最后再集结兵马出营。

    整个过程看似用了三个小时,但基本上都没有任何浪费时间的地方,从侦察到判断再到分析最后做出决定,已经十分迅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