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87节 (第2/3页)
这就意味着目前农会以辅助为主,赵骏突然召见,又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一时间心中有些惶恐,不明所以惴惴不安。 赵骏看到他们,并没有生气,毕竟这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和颜悦色地说道:“无需多礼,你们是本地农会的成员吗?” “是的,知院。” 为首汉子又拱拱手道:“草民是临城干言乡农会会长,草民叫郑勇,他们是农会几个主事。” “嗯,郑勇,我来问你,你家有几亩地。” 赵骏和蔼问道。 “二十亩。” “有池塘和桑田吗?” “有。” 郑勇说道:“合计三十六亩,其中十八亩是租的朝廷官田。” “哦?” 赵骏诧异道:“这么说以前你们家也有十八亩地?” 郑勇苦笑道:“父母走后俺与兄弟分家,大半都给了兄弟,草民家只留了五亩,要去县城做工才能养活,是前几年周大官人抛售土地,趁着价低草民把积攒了二十年的积蓄拿出来,买了十三亩回来。” 宋代一亩地大概在后世0.974-0.865之间,有609平方的,也有591平方的,比汉代的一亩地多不少。 在汉代一家五口需要至少30亩地才能生存,也就是6亩养一个人。 但到了宋代大大减少。 农具、沤肥技术、水利设施、占城稻等生产资料的提升,带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宋代平均一亩半就能养活一个人。 所以一家五口有个8亩左右田地就能吃饱饭,如果有个20亩地,那就妥妥的中农阶级。 “看来你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赵骏笑道。 郑勇也笑道:“都是现在官府在四处募人修渠修田,又征收富户的田亩,然后低价卖给俺们,若非如此,俺们哪能买得起地?平日里遇到灾年,不卖地就算不错了。” 赵骏扭过头看了眼黄安文,见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便笑道:“这说明县里的工作还是做得很到位,没有对朝廷的政令置若罔闻。” 黄安文忙道:“朝廷要求我们多开垦土地,多修建水渠,把开垦出来和购置的田亩低价卖给百姓,这是惠及百姓的事情,下官自然要全力以赴。” “做得很好。”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 庆历新政下,全国大基建,就是从地主手里抢人,同时修水渠、建农田,把田亩搞得多多的,把地主手里的田地价格打下来。 击败辽国和西夏之后,军费大幅度下降,加上外贸收入,可以说是朝廷每年要拿出数千万贯补贴农业。 运气不错的是由于小冰河时期结束,最近几年天下都没有发生过波及太大的天灾。 即便有旱灾、洪涝,也都维持在小范围内。 另外就是虫灾,庆历年间记载的洪涝旱灾比较少,唯独蝗灾很多。 庆历四年余靖等人就上书过,说天下蝗灾频繁,希望赵祯能重视天意,对于朝廷的人事和政策做出调整,尽快让天灾消失,百姓恢复平静的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赵骏下令地方一旦发现蝗灾,就立即组织人手扑灭,并且散播谣言,说蝗虫并不是上天的惩罚,而是上天的馈赠,因为吃蝗虫可以滋阴补阳、延年益寿。 要知道古代从官方到民间对蝗虫都颇为敬畏,认为这是老天爷的使者,因此别说扑灭,就算是看着满天虫灾吃自己的稻谷,也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 但现在赵骏不仅打破这种传统封建思想,还在这个思想上赋予了大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