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04节 (第1/3页)
虽然从距离的角度上来说,陈仓道是离长安最远的道路,最近的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子午道,也称荔枝道。 但子午道最难走,大半都是悬崖峭壁,因此自古以来,百姓来往关中巴蜀,都是走的陈仓道。 此刻这个名为大散镇的小镇内,早就有大队人马在等候着,一列列马车立于道边,甚至还有大队士兵驻守,引得镇口茶摊上议论纷纷。 “那好像是一些当官的,怎么都站在那里啊?” “什么好像是当官的,就是当官的。你真没见识,那些都是官服。” “说的好像你很有见识一样。” “那是,依我看,他们肯定是咱们州府的官员,你没看咱们县令都站在后面吗?” 当地两个喜欢喝茶的老人闲聊了起来。 他们是本地人,按理来说每日见到那么多人来往,应该见多识广才是。 但当地除了在镇子上打工的茶摊伙计、酒楼伙计以外,没有人会这么闲着无聊每天都蹲在镇口看人。 两个老人也是早年累死累活地干农活,临到晚年,日子总算是好了起来,不愁吃穿,子女也都有田地,生活才悠闲起来。 因此哪见过什么官员,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见到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宝鸡县本地的县令或者县丞、县尉之类。 “哈哈哈哈。” 旁边有几個外地客商听到他们的话,都笑了起来。 听到他们的笑声,两个小老头扭过头去,那个说是州府官员的老人不悦道:“你们笑什么,难道不是?” “是倒是,但不是州府官员。” 一个客商笑了笑,然后指着远处道:“你们看,他们前面的那几个穿着浅红色袍服,那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员,这些都是咱们秦凤路一路父母官啊。” “四品大员?” 两个老头都吓了一跳,他们万万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四品大员出现在这乡下地方。 而且他们还站在路边等着,好像在等什么重要人物。 这就好像后世一个省的那几名大员站在路边一样,对于本省的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情。 “我们这些客商走南闯北,也知道一些事情。当年知院改制,把官服分为六级,一品为紫袍,二品为深红袍,三至四品为浅红袍,五品到六品为蓝袍,七八品绿袍,九品和不入流为浅青袍。” 客商继续道:“你们看,这里光浅红袍就有十余人,这是咱们秦凤路五司正副大员全都来了呀,其中还有个深红袍,那是二品大员。” “妈呀,怎么还有二品,咱们秦凤路有二品大员吗?” “怎么没有,你不知道现在驻扎在灵州、凉州、肃州一带的狄相公,就是枢密副使,从二品大官吗?” “这这这怎么副枢相公也来了,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是在迎接谁吗?” 两个小老头都吓坏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秦凤路的大员跑过来开会了吗? 而且里面还有个从二品的副枢密使,这已经严重超出他们认知了。 “呵呵,能让狄相亲自迎接,除了知院以外还能有谁?你们不知道?知院来秦凤路了!” 客商笑嘻嘻地说道。 景佑年间,赵骏利用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把铜活字改成铅活字,并且买下一家印刷厂,率先开办汴梁报纸。 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间,汴梁城和杭州城这两座大宋最兴盛的城池,陆续开设报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