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05节 (第2/3页)
过数十年的发展,关中的生态环境稍微有一点恢复,人口也慢慢有了一些增长,百姓自然而然需要一座大城市承担关中的商业活动。 只是长安城的商业活动情况还是非常差,除了东市勉强有一些摊贩以外,其余地方要么是破旧居市,要么甚至干脆就是一片荒地。 要知道这可是长安城里面,如果是开封城里有荒地,恐怕早就有无数人跑过去把地方抢占了,怎么可能会让它白白空着?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现在的长安有多破败。 赵骏见此情形,还想着故技重施,规划一下长安城的建设,就像做北平城的规划一样,招募人口进城修筑房屋,从而促进城市发展。 但当范祥把关中的数据统计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套路不太行了。 在幽州府可以用这个套路,是因为幽州作为辽国南京,人口最多,能达到一百余万,接近二百万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 析津一战范仲淹只是把辽人打退,北平城也只是受到战乱损毁,整個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基本盘并没有受损。 关中就不同。 水土流失,天灾人祸,五代十国频繁战乱,缺粮的问题持续不断,司马光就曾经说过“关中饥馑,十室九空,流移之民,道路相望”。 唐朝时期关中在册的人口就超过319万,算上没在册的黑户,至少也有个400-500万的数量。 等到北宋时期,关中人口就下滑到了53万,整个陕西路三十个州在籍人口也才290万,就可以知道战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因素下,关中情况有多糟糕。 唯一的好消息是近些年朝廷已经在进行人口恢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不管是人口还是田地数量,都有所提升。 只是目前的人口数量还是无法支撑长安城的建设工作,除非从中原内地招人,否则必然会是用工短缺的结果。 而且也会影响到关中农耕和水利建设的情况。 为此赵骏只能暂缓这个计划,主要还是以恢复关中生态环境为主。 只要把森林和草地面积种植起来,让水土不流失,能养地种田,人口自然也就会慢慢升涨。 “还是人口不足所致啊。” 赵骏于庆历十一年离开陕西路的时候,把手中用于记录的纸笔收起来,感叹了一句。 他在这两年已经记录了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事有缓急轻重,有些事情可以着手进行,有些却是百年大计,急躁不得。 因此还是要一步步来。 关中的弊端在于目前生态环境没有恢复过来,无法承载那么多人口,只有把生态环境治理好,才能解决关中凋敝的问题。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道路修好,尽快通火车。 因为关中生态环境差,时常遭遇旱灾,有严重的粮食危机,导致人口一直提不上来。 譬如《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运山东、江、淮谷输京师,牛死。”就能知道关中缺粮问题有多严重。 但如果道路修好,有火车和漕运把粮食送到关中去,那么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从而可以直接自内地抽调人口迁徙关中。 这种情况在古代非常常见,最著名的就是湖广填川,人多了,那么很多事情自然也就能很快办到了。 庆历十一年一月,过完年后赵骏从关中北上,至延安府,继续视察当地环境问题。 他原定计划是视察了永兴军路,然后再去秦凤路看看,包括兰州、青塘等地,最后再北上至银川,前往宁夏看看西北现在的情况。 结果还在半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