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5节 (第3/3页)
才能,基本上都能干个从五品知州当当。 唯独他这个一甲第四名,现在级别还只是从五品,这次去汴梁也不知道会给个什么职务。 苏洵与家人随着人流进入了城里。 襄阳古城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城墙高厚,自古以来都是以坚城著称。 以前在经济上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经济发展也仅仅只是比其它陆路城市相对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承担了大宋70%以上的商业贸易,陆路贸易承载量太小,因此中大型贸易都会走运河,只有小型贸易会走汉水到襄阳,再走陆路去汴梁。 然而工业时代的背景下,襄阳建起了火车,建起了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砖厂,吸引了周边县乡大量人口流入,让城池迅速得到发展。 护城河上建造起了钢筋水泥桥梁,高楼大厦在城外纷纷拔地而起,西城外的檀溪码头船来船往,将大量工业原材料送到了城西工业区,然后转变成钢材、衣服、水泥。 苏轼走在城中,城里的建筑物倒是没太大变化,但他看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里,有自行车穿梭,有报童在卖报,还有电线杆竖起来。 一家人才刚从北城进去没多久,就有黄包车过来询问。 苏洵心疼妻女,就包了两辆,妻女一辆,他和两个儿子一辆。 两辆黄包车向着西城方向而去。 他们今晚要在西城找个客栈休息一晚,明天继续赶路。 苏轼坐在车上,从北城入城后,大部分地方与普通城池无异,街头巷尾摊贩林立,招牌高高挂起,在风中摇曳,各种吆喝声音不绝于耳。 等到了西城附近,样子就变得不同起来。 由于当初建火车的时候,还没法解决汉水那么大的河流建桥的事宜,所以火车桥是从上游河道建造,那里有长寿岛,河道最窄处只有不到十米,桥墩可以在岛上建造。 如此一来,火车站就只能放在西城,并且城西也靠近钢铁产区,后世十堰、谷城、保康、房县等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我国建国初期,二汽就选址于十堰。 因此整个襄阳城西就成为了大量工厂的汇聚点,城西内外也受到工厂的影响,各种五六层高的楼房纷纷建造,与城东的老城区形成极大的反差。 正是晌午,城里工坊下工吃午饭的时候,一个襄阳钢铁厂在城里的加工厂大门打开,成群结队的工人出来。 他们穿着用麻布做的蓝色短衫,下身是蓝色长裤,有的连手套都没有摘,身上脏兮兮的,却个个笑逐颜开,行走在路上,全身上下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那厂房外面的砖墙上,还写着“工人是国家的基石!” “叮铃铃!~” 附近纺织厂的大门也很快打开。 铃声清脆悦耳。 女工们银铃般的笑声传出。 她们穿着上面布满花朵的长袖,下面同样穿着长裤,头发只是简单挽着。 从工厂出来之后,有的回家吃饭,有的走去了附近餐馆。 纺织厂外面的砖墙上同样有标语,上面写着知院在报纸上多次写的文章摘句“巾帼不让须眉”“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 “来来来,让一让,让一让。” “咱们今天去哪吃啊。” “下午放工后老李,帮我去接一下孩子。”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叮铃铃。” 各种工人之间的对话,自行车的铃铛声,工厂蒸汽机传来的轰鸣声,还有远处工人学校正飘荡着的大宋龙旗,勾勒出了一副与城里完全不同的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