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2 鲜药 (第4/4页)
过不好意思出门,你于家婶子让他送菜他都不肯,只能自己送来!”郝氏低声道,语气中有些无奈。 上一次,冷萍虽然让于学良去上学了,可是那做法实在是不妥当,怎么说那于学良都比冷萍大几岁的,这要是传出去…… “晚上让于家婶子跟于学良来吃饭吧,我给他道个歉!”冷萍说道。 郝氏一愣,抬头看冷萍。 “怎么也得让他出了门才是!”冷萍不在乎的说道。 郝氏立刻应着。 傍晚,于林氏一早就来帮着郝氏做蒸饺了,两人一个剁馅子,一个揉面,于学良却迟迟不露面。 “郝仁,你随我去趟于家!”冷萍只得拉上郝仁亲自出马。 郝仁犹豫了一下,也就跟着冷萍出门。 于家,于学良几次犹豫着要踏出门去,可是很快又收回脚来。 他觉着没脸去郝家,尤其是面对冷萍。 上次他也觉着自己发浑,事后他看着于林氏哭的红肿的眼睛,满心的内疚。 这会儿静下心来,剩下的就只有羞愧。 “于学良!”郝仁在外面唤他。 于学良这才磨磨蹭蹭的出了门。 冷萍本想着讥讽他几句,看到他躲躲闪闪的眼神,也就叹口气,说道:“行了,圣人还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你只是个毛头小子,知错能改就成了!走,去我家吃蒸饺去!” 蒸饺是什么,于学良不知道,不过想来也是饺子,他的口水就泛滥了。 他一向知道冷萍的饭食好,上次她给郝仁、石头带去学堂的咸菜,他可是吃了不少,那味道,是于林氏做不出来的。 这次回来,他本想也央求冷萍给他做些咸菜的,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 于学良就颠颠的跟在了后面。 冷萍看他的样子就想笑,到底是个孩子! 郝仁一直暗地里观察着冷萍,冷萍上次教训于学良的事情他也是后来才听于学良说的,于学良形容当时,不亚于传说中的三娘教子,郝仁当时就想,冷萍到底是出于一种心理,怎么说,冷萍也比于学良小一岁,况且两人向来不熟悉,这举动实在是太诡异。 郝仁这会儿观察着冷萍,突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冷萍是将他们当做小孩子看待的——因为是小孩子,拿着笤帚教训,那就理所当然了! 想想冷萍也不过是比他大三岁,哪里来的这种老气横秋的心态?难道…… 郝仁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一路上,于学良早忘记了之前的事儿,与郝仁说着学堂的趣事儿,郝仁则只打量着冷萍的脊背,满脸的思索。 于学良见郝仁不回应,兴致也减了一半,想去跟冷萍说话,又有些不敢——这会儿看见笤帚,他还觉着肩膀疼呢! 终于到了郝家。 “萍儿,按照你说的,将苦水揉尽了才剁的馅儿,你瞧咋样?”郝氏端了准备好的馅子上前。 绿油油的蚂蚱菜,加了粉红的猪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 冷萍点点头,也就洗了手一块儿包。 “这饺子还能蒸?”于林氏见于学良终于恢复正常了,心里一块大石头也就放下,说话也轻松了许多,脸上有了笑模样。 “蒸饺不容易散,里面的水分不容易流失,要比煮饺子好吃的!”冷萍笑着,将包好的饺子排在大锅的笼屉上。 “咱们试试,看看好吃不!”郝氏笑道,“这大户人家的吃法就是多,萍儿一定是在阮家吃过的!” 冷萍也就笑笑,没有辩驳。 饺子上了笼屉,一会儿郝氏开始烧火,冷萍则准备小菜跟油碟。 腌好的韭菜咸菜,点上一点醋,还有蒜拌蚂蚱菜,配上那热乎乎的饺子,格外的够味儿。 两家人在一起,结结实实的吃了一顿。 于林氏对那蒸饺赞不绝口,说是回去会自己尝试做。 别人夸赞自己的媳妇儿,郝氏自然也高兴,一晚上其乐融融的! 于学良这事儿也就过去。 第二日,冷萍带着袁奎夫妇去山里采药,郝仁与郝蛋也跟着。 几人都背着筐篓,手里握着小铲子。 由于几人都不懂药,冷萍先挖了一株,让他们拿着,照着葫芦画瓢。 地黄喜温暖气候,较耐寒,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山坡上较为常见,而薄荷与鱼腥草多生长在河沟边或山野潮湿地,所以冷萍也就对几人分了工,让袁奎带着狗剩娘去山坡上,她则带着郝蛋与郝仁去沟渠旁。 “你们瞧好了,这薄荷是有一种清凉的香味,药用部分是茎与叶子,不过我需要的是它下面的根状茎,所以要整株挖起来!”冷萍一边说着,一边找到一棵,用小铲子铲到根部,挖起来。 “鱼腥草就比较好认了,叶子肥大有腥气,由于现在不是采鱼腥草的时候,所以咱们只能移栽,挖的时候要连根上的土一起带着,这样才能移栽的活!”冷萍在前面做着示范,郝仁与郝蛋在后面跟着,三人沿着山里的小溪,一点一点的向下走。 ------题外话------ 亲们,给张月票吧,么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