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2/3页)
” 说罢,他看了眼旁边低眉顺眼站着的和顺仪,又添了句:“和顺仪一道去,你们熬的时间最久,这份孝心,朕都看在眼里。” 等殿内的人都走后,沈璋寒才缓缓坐到太后床沿,看向了太后。 她面貌上已经多了许多皱纹和岁月的痕迹,病中尤为苍老,可多年养尊处优又保养得宜,他依旧能从如今的模样中回想起他仍在幼时太后的模样。 美艳、尊贵,她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和他的母亲截然不同。 那时候的沈璋寒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和太后做母子。 他感谢太后,同时也提防太后,太后亦从来不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可这么多年相处过去,人心都是肉长的,真的病倒躺在床上的时候,也难免唏嘘。 自从刘嫔和兰才人禁足以后,太后一直在长寿宫深居简出,再也没提过替他纳妃的事,只一心一意教导着灵宁。 其实这样不是就很好吗。 太后只要安安心心颐养天年,别插手朝堂的事,也别插手他的事,她得到一个“孝顺的儿子”,可以活的很体面。 可惜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太后的母族正春秋鼎盛,他不可能因为太后便事事纵容,也就不是事事都能遂人心愿。 终究不是亲生母子。 就这么静静的陪了太后好一会儿,太后终于从昏迷渐渐转为清醒,浑浊的双眼渐渐清明,看清楚了陪在自己床边的皇帝。 在看清是谁的一瞬间,太后张了张嘴,沙哑的喊了句:“皇帝……” 沈璋寒握住太后的手,淡沉清冽的嗓音和缓了些许:”母后,儿子来看您了。” 太后躺在枕头上缓缓点头,额头上的冷汗彰显着她这次病得不轻,说话都有气无力的:“好……好……” “国务繁忙,你不必为了哀家特意来陪着……别耽误了朝政。” “哀家……自有你的嫔妃们守着,她们尽孝就是你尽孝,哀家知道你的孝心……” 沈璋寒缓缓道:“嫔妃们十分尽心。” “昨儿在您床边守了一夜,今日棠昭媛与和顺仪仍在长寿宫侍奉,都是希望母后能快些好起来。” “等您病愈,儿子会好好嘉奖。” 第140章 太后乍一听闻棠昭媛与和顺仪的名字, 默了一个呼吸没说话,末了才沙哑道:“都是好孩子,又生育了皇子, 是该好好嘉奖。” 自从刘嫔和兰才人被幽禁之后, 太后就察觉出来了皇帝的不满。 先有丁氏,后是刘嫔。 虽说棠昭媛的确得宠, 得他喜欢,可若无另一重意思,以当时棠昭媛孕中的情形, 她并未真的中毒, 当时的证据也并非全然没有疑点,皇帝绝不会轻易动刘嫔。 既是为了给棠昭媛撑腰,也是借着整顿后宫的名义暗暗提醒她们, 许多事别插手太过, 别算得太深。 皇帝不喜欢。 和这个儿子相处这些年,其实太后早知道他就是个十分有手腕的人,亦有治国的才能。若不然也不能凭着他低微的出身在一众皇子中逆风而起, 登基为如今的皇帝。 他自小失孤,先帝不闻不问,生母一心逃离,又幼时便流落民间,遭受无数折磨。 能走到这一步, 足可见他心性之坚, 多疑之犹。如此一人,自然不喜她这个名义上的母亲插手他的事。 其实太后也很清楚, 利用这个母亲的身份做的事多了只会招人忌惮,消磨本就微薄的母子情分。 可她这辈子都忘不了, 当初她向先帝提议将皇帝指到膝下的第二日,派松临去给他送贴身的物件,听到那时尚且年幼的皇帝和一直欺负他的老太监都说了什么。 小小的一个孩子,瘦弱的仿佛只剩一把骨头,可他的眼神是那么阴冷,那么狠戾,黑暗的似乎照不进一丝光亮。 他袖管中拿着刀,趁那老太监在笑的时候径直插进了他的心口:“我的母亲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往后,谁都不能妨碍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