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节 (第3/4页)
一点风吹草动都是要紧的,都和朝廷安定挂钩。 但暂时禁足可以,她自然会想办法给自己脱了这个罪名,迁宫却是绝对不行。 刘嫔的心思,可要比其他人都要歹毒的多。 姜雪漪不反驳,做足了温顺求全的模样,屈膝福身道:“陛下,臣妾方才就说过,不论如何,只要是对太后病情好的事,臣妾都愿意做。只是迁宫诸多繁琐不易,一来兴师动众,二来宸儿尚且年幼,倒不如依了尘大师所言,让臣妾暂留未央宫。” 她缓缓抬眼看向陛下,一双脉脉美人眼里尽是温柔和淡淡的哀伤:“只愿臣妾所做的一切真的能让太后好起来,不然,便辜负了尘大师的一番心意了。” 兰才人实在没想到,棠淑妃会这样坦然的便接受了禁足的结局。 禁足对她的影响多大她不是不清楚,可棠淑妃既不反驳,也不闹起来,这效果便和她最先预料的差多了。 至于了尘—— 哼。 她警惕地暗暗看了了尘一眼,悄悄收回了冷淡的目光。 第172章 事情已经说到这个份上, 在场任是谁都听出棠淑妃此次禁足是定了的。 事关太后安危,棠淑妃自己也甘愿为太后禁足祈福,陛下没有不应允的理由, 至此, 这便算是板上钉钉了,只看陛下怎么说。 杨修媛担忧的看了一眼淑妃, 知道这会儿说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可总归还是添了句:“淑妃有此孝心,若是太后清醒时知道了也会欣慰的。” 皇后转眸看向陛下, 微微颔首请示着:“事关太后, 陛下觉得如何处置为好?” 身边人的说话声此起彼伏,沈璋寒都没应,只是垂眸定定地看着姜雪漪, 觉得她眼中的哀伤让他不悦的紧。 他当然知道她什么都不曾做错, 也知道她识大局,是为了自己委曲求全。可正因她总是这么善解人意,知道她总是如此温柔体贴, 才让他更加不快。 分明是他一步步抬举起来的人,可哪怕让她位至一品淑妃也始终不得安宁,大局之下,总有掣肘。 古人云孝义比天大,沈璋寒虽身为帝王, 可同样身为人子, 太后病重,他不能公然不义不孝, 只是姜雪漪,他也不愿因此委屈了她。 纵然世间事道理千万条, 可但凡能做到的,他还是想多偏心她一点。 半晌,沈璋寒淡淡的说了句:“棠淑妃孝心可表,自请禁足为太后祈福,朕心甚慰。既如此,便暂时让淑妃住在未央宫,再由高僧做法,免得冲撞了太后。” 说罢,他看向了尘,温声道:“劳烦高僧做法,一切都交给你们了。” 陛下说话的时候模样十分温润,甚至让人看不出半点帝王高高在上的凌厉之气,只觉得陛下果真如传闻中一般,温润如玉,英明神武。 可若有人敢直视帝王的眼睛,看到幽深黑眸中温润谦和下酝酿的风暴,细细探究下去,便能看到陛下眼底的薄凉和冷淡。 那里头何曾有半分虔诚和尊敬,只有漠然。 凡人不得直视天子,了尘自然只看到了表象。 自出生起就随着师傅四处做法招摇,熟读经书,满长安打下佛子转世的名号,所到之处无一不向他虔诚拜服,惯用的招数,司空见惯的结果,他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 了尘低眸,双手合十做出悲悯模样:“贫僧自会尽力而为。” 见状,皇后开口说着:“既然陛下已经下令,今日为太后所办的法事也已经结束,等这些经书都焚烧完毕,你们就各自回宫吧,免得扰了太后静养。至于淑妃,不如即刻便回宫修整,趁了尘大师过去做法之前好好安排一番,本是一心为了太后着想,别到时候安排不周反而委屈了你。” 姜雪漪福身道:“是,臣妾谨遵娘娘安排。” 说罢,她又柔柔瞧了眼陛下,转身时隐晦的看了眼杨修媛,这才带着未央宫的人缓缓离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