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2章 (第1/2页)
“嗯。”崔叙点了点头,“我们先去找师兄。” …… 五天后,长安。 又是一日清晨,朝会如期而至,大朝会才过去两天的时间,又一次召开。 圣人高坐在皇位之上,神色哀痛,“江南受灾之重实在乃朕之责,朕会在之后下罪己诏,以告慰百姓之痛。” “吾皇万岁!”朝臣们躬身喝赞。 圣人哀叹后,平息了一下心情,“当务之急是赈灾一事,魏卿,此事可有安排?” “圣人明鉴。”魏相移步道:“老臣已命度支郎、仓部、太府卿等部门调度粮草及灾银,昼夜赶往江南赈灾。” 魏相乃是六部之尚书令,统管六部,他为人正直、心怀天下,前后辅佐过三任天子,可谓是真正的三朝元老,他虽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但在朝着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已经很久没上朝了,此次若不是江南受灾严重,需要他来镇场子,可能还见不到他。 不要以为只是天灾问题就搞的如此声势浩大,要知道天灾只是开始,灾后重建、疫病预防以及安抚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圣人点了点头,“有劳魏卿了。” 御史大夫适时地站了出来,“臣已命何中丞、姚御史待命,随时出发。” 御史台作为检察台,派人去江南监督救灾工作也是职责所在。 各个负责的朝臣也纷纷表示赈灾工作已经着手安排,就等着圣人下旨了。 圣人的脸色好看了许多,大兴每年都会有各种天灾,这些事情都有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大体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只有一条是需要注意的,“哪位爱卿愿意走一趟?”?是的,赈灾之事必须由朝中派人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地方官员和朝廷派去的人出现矛盾或者不和谐的情况,也表示朝廷对赈灾的重视程度。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像这样的差事,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赈灾之事就是一个需要周旋、应变的过程,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了的。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都寂静了,朝中刚刚经历过大清洗和更迭,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出风头,别看圣人平时亲和,但在这个时候可不会因为你自荐而手下留情。 圣人久等不到,脸色不愉快,“或者众卿可有举荐之人?”?朝臣们开始交头接耳,但是始终没人站出来。 一旁伺候着的齐公公,见圣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低头沉默。 圣人压抑住火气,转头看向站在百官之首、与魏相公齐平的中年男子,“崔卿可有合适人选?”?那中年男子这才抬眼,他长身玉立、面容平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