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4章 (第1/2页)
破旧的门窗换了新的,李一程还让人在前面的墙上做了白板,便于老师在上面写字。 正房里没有大动,只是彻底打扫了一遍卫生,重新刷了墙,又新贴了窗纸。 西屋的炕上铺了新炕席,东屋还放了张木床,万一夫子要在这里住,总要提前做好准备。 院子里铺了青砖,省的下雨天地上泥泞。 赵永平看着崭新的房子,感慨道:“这房子大变样儿了呀!这得花多少钱啊!” 李一程笑道:“钱是其次,环境好一些,孩子和夫子上课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一程说的对,我代孩子和夫子谢过你跟明川了。” “赵叔,您客气了。以后我跟明川走了,这学塾的管理就靠您了。” 赵永平一挺胸膛,“你跟明川尽管放心,学塾的好坏牵扯到我们村子未来的发展,我绝对不会让它出问题的。” “赵叔做事,我跟明川肯定是放心的。这两天去您那里报名的孩子多吗?” 赵永平微微皱起眉头,“现在来我那里报名的孩子只有七个,比我预料中的要少。” “七个……倒是跟我预料的差不多。赵叔,咱们虽然收的学费少,但一个孩子要上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力,有的人家还是不舍得啊!” “你说的对,对有些人家来说,多个人手就能多赚点儿钱。”赵永平叹气,“我那天在家里算了算,现在村里适龄的孩子差不多有十几个,没想到来报名的只有一半。” 李一程笑了笑,“赵叔,不着急,等我们村富裕起来,或者上学的孩子有了出息,他们就会改变想法了。” 赵永平的脸色依然深沉,“但到了那时候,这些孩子就大了,就读不了书了呀!” 李一程也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这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只能尊重。越是强求,反而适得其反。” “是啊!只能顺其自然。” 赵永平捋着胡子,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为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惋惜。 房子修好的第三天,县里的衙役送了三名想要来望山村教书的秀才来。 当初曾明川写给县令王开济的信中道,希望他帮忙在县城和各个村子里张贴一张告示,告示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张招聘启示。 招聘的内容是,望山村的学塾需要一名夫子,要求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秀才以上功名,为人踏实肯干,无不良嗜好,有教书经验的优先。待遇是一年十五两银子,如果路远回不了家,可以提供居住的房子。如有意向者,可去嘉阳县衙门报名。如果只有一人报名,直接聘任,如果有两人以上报名,则需要考试,择优录取。 之所以让应聘者去衙门报名,曾明川是存了小心思的。 一个是衙门能够核对他们秀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