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第1/2页)
没仗打时基本驻扎在北地,防守北齐南下。 第二支大军是骁卫营,由勋贵卫国公府掌管,防守的是西边西凉。 骁卫营属世袭,历代由卫国公掌管,人数不超过五万,但都是精锐,铁骑盔甲一律由工部特制,与其他军制都不一样。 一来现实骁卫营的特殊,二也是防备。 第一任卫国公是南楚太祖的结义兄弟,两人一起打天下,最后一个当上皇帝,一个是世袭罔替的卫国公,常年驻守西部边陲。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卫国公府的驻地卫凉城,其实就是国中国。 卫国公一手掌握了卫凉城税收,军事,民生,要不是位于西部边陲,资源匮乏,需要依靠南楚朝廷提供军需物质,就算独立出去也没问题。 为了限制卫凉城的发展,南楚规定,城内只有军户,无普通平民,且骁卫营无诏不得外出。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西边有骁卫营防守,还能被西凉连下五城,而楚帝不怪罪,还要派贺兰将军前去作战,而不是就近调遣。 是因为不信任! 第三支军队就是皇帝手里的禁军了,护卫皇城,始终在建安附近,没什么好说的。 因南楚皇帝对卫凉城和骁卫营的防备态度,朝廷上下有志一心,把防备骁卫营当成政治正确。 因此骁卫营出现在这里,济阳县令自然脸色大变。 “这这这......骁卫营无召不得外出,他们怎么敢的?卫国公府这是要谋反!”县令哆嗦着嘴唇,不敢置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文管事叹息一声,“或许是缺钱吧,卫凉城苦寒,将士们日子不好过,这些财货......” 说来皇帝也是狗,给骁卫营特制的盔甲,武器和马鞍马镫,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骁卫营,表现得非常特殊,以及看重。 可实际上,他们的粮食和布匹每年都严重不足! 卫国公府要养五万人的军队,耗费巨大,偏偏有言在先,卫家掌了军权,又有卫凉城的税收,就不能从事商业,工匠等其他来钱的产业,从源头上掐断了他们赚钱买粮,自己制作武器的可能。 且还不能缩减军队人数,世袭罔替的招牌,就是用世代镇守西锤换来的。 卫凉城内没有普通平民,除了一些商贩,就是将士及其家属,还土地荒凉,无法种植,能有什么税收? 勉励维持这样一支军队,已经是卫国公府竭尽全力了。 他们自然要自救,总不能耗死吧? 于是与皇家代代联姻,就成了必然。 卫国公府娶的都是公主郡主,家中女儿嫁的都是皇室。 现任卫国公把女儿嫁给原本最没有希望继位的六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