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 (第2/2页)
们,没有,一斛也没有!” 袁尚苦笑,“儿早已说过了,那文士说,他们可以等到今秋收割。” 袁绍一晒,“那就让他们等罢!” 三千人马,他养得起。 吃了他的粮食,就得帮他打公孙瓒,很划算。 袁尚笑容更苦,“名士们等不了,三日后就要离开。” 而他们会将这一消息传到各地。 也就是说,各方势力都会盯着袁家,看他们诚不诚。 袁绍:“......这个亏,我们只能吃下?!” 真是比盗匪还狠! 袁尚看一眼父亲,“听说叔叔的诚心,值米十五万斛。” 这句话有效缓解了袁绍的愤怒。 沉吟道,“十五万斛?” 比他还多一半。 袁尚:“没错!” 袁绍琢磨数息,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快快备粮,送使者回朝。” 自己倒霉,固然难受。 但如果能让他那好兄弟更倒霉,那他愿意先倒霉。 袁尚应下,又道,“作为回报,蔡邕将表阿爹为冀州牧。” 袁绍脸色又不好了,“这是回报么?这是辖制!” 蔡邕、高顺称他为袁将军而不是袁州牧,是因他这冀州牧是自领的,并非朝廷所授。 可他若接受朝廷的任命,就加深了与朝廷的联系,代表着臣服。 袁尚为他倒了盏茶,劝道,“阿爹,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有时候,他是真的不明白阿爹的心思。 阿爹嫌刘协是董卓所立,年纪幼小,想要拥立东海王刘恭之后,幽州牧刘虞。 但问题在于,刘虞根本不想当皇帝,数次拒绝了阿爹的拥立。 所以阿爹还纠结些什么? 刘协年纪确实小,可小有小的好处,君壮臣弱,君弱臣壮。 如果非要在刘虞与刘协之间选一个的话,他宁愿选刘协。 袁绍看幼子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暗道显甫还是缺少历练。 自己哪是嫌刘协年幼? 嫌的是刘协非袁家拥立。 想要掌控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得有拥立之功,例如曾经的何进与董卓。 但这些道理,倒也不必急着教给显甫。 他总有一日会自己悟到。 袁尚又道,“那文士还说,朝廷看到阿爹的诚心,便会调停我们与公孙瓒的纷争,令其退回幽州。” 听到现在,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但袁绍有些狐疑,“朝廷会这般好心?” 袁尚笑道,“他们这么一说,咱们这么一听。” 他也不太信。 可无论朝廷帮不帮,有没有能力帮,诚心都是表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