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第1/2页)
要不要脸! 高顺怔了怔,突然大笑。 神悦真有趣。 吕奉先真幸运。 也是天下的幸运。 第235章 若无雷霆手段,岂敢有救世心肠 吕布离开,张祯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干嘛还干嘛。 而且她事情很多,没空伤春悲秋朝思暮想。 最多睡觉前看着那枝石榴花发会儿呆。 后来干了,被她制成书签。 地里田间,稻谷、麦子都长势良好,好得她默默感谢上苍。 不遇旱灾、水灾、蝗灾,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大片大片绿油油、青葱葱的庄稼,看得人心旷神怡。 尤其让她欢喜的是,刘备派人送来了五株野生稻谷。 北海相孔融也派人送来了四株。 没错,就是“孔融让梨”里的那个孔融,后世孩子耳熟能详,张祯也不例外。 讽刺的是,孔融最初以孝悌出名,最终却被曹操以不孝之名处死。 他的某些言论,也确实惊世骇俗。 比如他曾说,父子之间有何亲情?孩子只是父亲情欲的产物而已;母亲也只是容器,孩子生出来后,与母亲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单从字意来看,的确大逆不道。 可如果知道芦衣顺母、埋儿奉母、涌泉跃鲤等恐怖孝道故事,就会发现孔融宛如一股清流。 他反的是孝道么? 张祯觉得不是,他反的是为了以孝出名而做出的丧心病狂的事。 也是帮很多大孝子松一松头上的紧箍咒、五指山。 须知,在这个时代,有了孝顺的名声是可以做官的,即举孝廉。 而若是被人传出不孝,那这个人就仕途无望了。 不管他的父母是不是坏人、对他有多苛刻,错的都是他。 简单一句话,这时代的父母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若是摊上不明事理的父母,算是倒了大霉,焦仲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宁愿死都不敢反抗母亲。 但压迫焦仲卿的又不只是他母亲一个人,还有整体的社会环境。 孔融敢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说出父母于子女无亲的言论,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他本人其实非常孝顺,父亲去世,他悲痛得几乎站不起来。 事母至孝,对兄长孔褒也很是尊重,孔褒的朋友张俭逃难到他家,当时孔褒不在,他也热情收留。 他只是想法太多,对自家圣人也缺乏那么一点点敬畏。 与名士狂生祢衡私下聊天时,两人可能喝多了,祢衡称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复生”,一通商业互吹。 不知怎的传了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