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节 (第3/3页)
。 “伯伯...” 祁牧之反剪双手静立于她前方, 言语中似有怒火中烧,“你怎么在这儿。” 她身后便是李府的牌匾, 秦姝的指尖有些颤意,不忍去看他眼中的失望, “不...我没有...” “臣问,殿下怎么会在这儿。”祁牧之复问,“怎会在,京都。” ...... 淮安王的死讯,和秦姝独自返京、白羽携几万大军驻扎在城下的消息,是在早朝前一齐被群臣得知的。 这与他们昨日辰时所得到的消息,很不一样。 按照昨日兵部所言,是秦姝早早就不敌豫州军,昨日更是被豫州军合围,危在旦夕,众臣这才同意门下省的提议,令京中大军率先支援秦姝。毕竟北境方向已有先锋军前行,几位大将又都在先锋军中,怎的也能抵挡一些时日,且最重要的是,淮安王若踏过秦姝之躯直指京都,则国本危矣。 可这一夕之间,秦姝不仅取了淮安王的首级,还反将前往支援的三万将士扣在城下,哪里有危在旦夕的样子? 众臣无措,于廊庑之下议论纷纷,总算等来了祁牧之想要上前询问近日朝中的风向,祁牧之却抬手拦住众人要开口的架势,“若有谏言,请诸位等吾在朝上发起议题之后,再行判断吧。” “祁公说的有理。”众臣道。 殿门启,群臣入,刘笙坐于金銮宝座上,冷眼看着案前的首级和奏报。 他望着阶下一个个等着他做出解释的嘴脸,心生厌恶,又要忖度着如何开口。 可还不等他思量妥当,祁牧之就已经站出列来,“陛下,臣有本要奏。” “昨日朝会兵部侍郎上奏,言项安长公主被困于囹圄之中,只待京中大军前去救援,经陛下与众臣工商定,最后才派出三万京师,以盼解救长公主,更盼平息这场滑稽可笑的清君侧。” 他盯着上首那人的惰怠之色,毫无畏惧,“可据回报,公主前夜就取下淮安王的首级,带领豫州军回城,在归途的半路上才遇着了京师,证明其根本就没有遇到过淮安王的围攻。” “故此,臣想请问,兵部昨日奏本中的消息从何而来,有何目的,是何居心!” 国家首辅言锋犀利,直指兵部,将事情的前后开诚布公,群臣哪还瞧不清局势? 御史中丞卢钺闻之已然是怒目圆瞪,摆弄军政,这是何等大逆?他连仔细揣度都来不及了,直接迈出一步质问道,“眼下战乱纷起,兵部竟敢公然戏耍君上与朝臣,是当真连自己九族都不顾了吗!臣身为监察首长,无法容忍这样的佞臣扰乱朝制,请陛下着令立即将其扣押,以待审问!” 刘笙无聊地挠了挠眉峰,冷冷瞧着阶下战战兢兢的李纪。 不等下一个人站出来诘问,刘笙便道,“祁尚书。” “臣在。” “祁尚书方才说,是据回报才知,秦姝并不曾受到围攻。”他半眯着眸子,“这事儿,朕怎么不知道,众臣工怎么不知道?且,尚书又是如何得知的?” 祁牧之既能说出口,便能料得到此刻。 “陛下问得好。”他说这话时,对刘笙的失望已然是到了顶点,“那就,带上来吧。” 鸣泉跪叩在大殿中央时,有些人认得,有些人不认得。 怯怯私语中,跪地的男子目光触地,扬声道,“小民,前任九层台听讯司掌司鸣泉,叩见陛下。” 祁牧之扫了他一眼,“此人常常出入宫中,陛下应当认得的。此人掌管九层台所有密报往来,所述之言,应是有几分可信的吧?何况此刻,项安长公主已经回到城中,京师与豫州军昨夜就在城下驻扎,如若兵部没有谎报军情,大军如何能在短短一天之内既平叛乱、又返京都?淮安王的首级如何能居于这大殿之上?” 军情有误,是板上钉钉。 只不过,这有误的人究竟是谁,就要看刘笙的取舍了。 刘笙看见鸣泉那时起,就觉此事无法善了,只好带着上位者的威压喝问道,“阶下小人,还不抬起头来?” 鸣泉应声稍稍直起脊背,抬首却不抬眸,对他的恭敬算是到了极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