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6章 (第1/2页)
而且李金凤这一举动,是真的帮到了这么多的纺织厂。 “那就麻烦婶婶了!”李金凤道。 “不麻烦,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想想我这一把年纪,本来都要退休了,还以为,一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了。 如今看来,也算是在退休前,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这棉布你印染之后,还会收布票吗?会不会亏本啊?”沈玉兰最担心的,还是李金凤吃亏这件事儿。 “不收布票!” 如果李金凤没记错的话,83年十二月,就取消布票了。 甚至在眼下,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不少棉纺厂,已经用不收布票,作为促销,拉动消费。 她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借着这个档口,好好赚一笔。 第2943章 做一笔大生意2 “不收布票,又是花布,应该会有市场,就是这染色和印花这块儿,怕也是个大麻烦。” 沈玉兰自己就是纺织厂的。 生产布容易,可要是染色,印花这些,就不容易了。 主要是花色不好弄,你也不知道市场喜欢什么样子的。 这万一做出来的,没人喜欢,这些布,就得烂在自己手里了,特别是现在,大家都追求的确良来着。 “印花的样式,我自己来!” 虽然美美在这块儿,比较懂行,但这也不意味着李金凤自己就不会。 只是如果要收购棉布,再送去印染厂,另外再售卖,最少两个月不能回去了。 美美那儿,李金凤还得和她解释。 希望小丫头不生气。 另外,李金凤也希望能够赶在十二月之前回去,到时候送小九去托福的考场。 两个人谈到这儿,周巧过来告诉李金凤,晚饭好了。 大臭下午回了李爱兰那儿,说是晚上不过来吃饭。 周巧叫完李金凤,又出了一趟门,去喊大臭和二臭,还有李爱兰。 没多久,三个人都过来了。 瞧见又是一桌子菜,李爱兰高兴之余,又开始感慨,“还是你们城里人好,顿顿都是肉和白米饭,我们乡下,就差的远了,真该让你们去乡下吃吃苦头,让你们那么浪费!”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 李金凤冲沈玉兰道:“这是我乡下爷爷的孙女李爱兰。” 李金凤家里的情况,沈玉兰听女儿王秀英说过。 张秀兰和李秋收离了婚,爷爷还是李金凤的爷爷,但是继父不是继父了。 自然而然,继姐,也不是继姐了。 “大家都别客气,吃饭,吃饭!”周巧道。 洗完手,所有人入座。 沈玉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