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零失误三跳锁冠军 (第1/2页)
看到张华松2.35米的高度也是一次过,看台上一些中立的西班牙观众议论纷纷: “张华松看起来好轻松啊,2.35米的高度都一下跳了过去!他今天到底能跳多高啊?” “反正这次决赛的最终成绩肯定比雅典奥运夺冠成绩高!” “不知道张华松下一跳选择升杆多少?” “那还用说,肯定只升2厘米啦,难道还升5厘米啊?” “也是!只要升2厘米都有可能夺冠了!” 就在大家的议论中,第三轮试跳开始了。 雷科巴夫前一次跳过了2.30米,这一次只谨慎的升了2厘米,选择了2.32米的高度,并一次试跳成功。 斯特凡-霍尔姆试图后来居上,超过雷科巴夫,选择了2.33米的高度。不过,他没有成功,2.33米的第一次试跳以失败告终,有效成绩还是停留在2.30米上。 约安努尔上一轮才到达2.28米的高度,这一次也只是谨慎的选择了2.30米,然后一次试跳过关。 剩下的人还没有到达2.30米。 除了张华松之外,跳过2.30米的现在就是雷科巴夫、霍尔姆、约安努尔了。其中,雷科巴夫2.32米,霍尔姆和约安努尔都是2.30米。 然后,到张华松出场了。 第一轮2.30米,第二轮2.35米。第三轮,张华松继续提升5厘米,达到了2.40米。 这是为了节约体力,给后面的两场比赛留力。 但是,当裁判报出张华松的升杆高度的时候,全场观众以及媒体记者教练运动员,全部都震动了。 “天啦,张华松竟然又升了5厘米,到2.40米了!” “张华松疯了么?最近两年全世界都没人跳过2.40米,他竟然第三轮试跳就选择了这个高度。” “这是锁定冠军的高度啊!” “张华松有这个实力么?” “如果三次试跳失败,他的成绩就定格在2.35米,几乎可以肯定拿不到冠军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也许是为了后面的两场比赛留力!“ “但这也太疯狂了,为什么不2厘米2厘米的升?即使只升2厘米,2.37米也有可能拿冠军啊!” 华国,央视体育频道直播间的主持人本来正在与嘉宾侃侃而谈,分析张华松的下一个高度选择。 主持人:“马上该张华松的第三轮试跳了,他应该会选择2.37米的高度吧?” 嘉宾:“肯定的!只要2.37米跳过去,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夺冠,接下来就只要等待其他人的试跳结果就行了。有人达到张华松的成绩,他就继续跳。没有的话,张华松就可以宣布夺冠,然后保留体力备战下两场比赛了。” 主持人:“不错!到张华松出场了,他正在跟裁判商量升杆的高度。” 然后,顿了几秒钟后,主持人顿时拔高声音道:“裁判公布张华松的升杆高度了:2.40米。天啦,张华松又直接升杆5厘米,将高度提高到了最近两年全世界都没人达到过的2.40米,太疯狂了。” 嘉宾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张华松肯定会选择2.37米,这下也是够尴尬的。 因此,他只能用质疑张华松的选择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张华松这个选择很冒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