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2/3页)
应,以至于莫淑娴连个妾都算不上。 王兴财夫妇不准她进门,原配夫人甄蓁没喝她敬的茶。 甄蓁不愿意喝,莫淑娴也不想屈居人下。 王仲昭想反抗,奈何经济大权握在父兄手里,唯有妥协,把莫淑娴母子安置在王家之外。 那是发生在上海的事儿了,时过境迁,现在是怎样一种情况,陆明珠不了解,毕竟王兴财分了不少财产给儿子们,相当于分了家,王仲昭成为他们那一房的一家之主。 他若宠妾灭妻,也不是不可能。 王太太最近几年不太喜欢这个二儿子,她自认和王兴财对四个儿子一视同仁,除了把很多重责大任交给老大王伯晖以外,其他方面都是一碗水端平,给屋给钱全部一样,但这个二儿子从小到大总是一副愤世嫉俗的模样儿,认为父母疼老大、爱老幺,忽略他这个中间的。 天知道,老夫妻俩真是冤枉死了! 因为他最不听话,行事放诞无礼,所以王兴财夫妇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是最多的。 老大稳重,子随父业,老三伶俐,老四乖巧,一个做律师,一个做工程师,各有各的成就,安安分分地娶妻生子,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都不让父母操心。 分财产的时候,老夫妻俩考虑到王仲昭的性格,担心他将来不善待甄蓁母子,便将四套大宅登记在四对儿子儿媳名下,每对夫妻各有一半产权,并非赵思楠曾说的放在四个小王先生名下,分给每个儿子100万港币的同时也分给各房嫡孙嫡孙女100万港币。 像王伯晖和廖婉茹有两个儿子,一人可以分到50万,两兄弟在国外留学,经过他们的同意,钱由父母掌管取用,像老三、老四各有四个儿女,100万则由四个儿女平分,而王仲昭只有甄蓁生的一个嫡子,王兴财直接把100万给他,又安排他去国外读书。 王伯晖和三弟王叔阳、四弟王季旭都没有意见,他们心里很清楚父母如此分配的原因,无非是可怜甄蓁母子与孤儿寡母无异,在钱财方面多照顾些。 只有王仲昭大叫不公。 不在分财产行列中的只有他和莫淑娴之子,还不止一个。 王兴财为人正派,一向重嫡轻庶,认为一个家庭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何况甄蓁是他好友之女,临终前托付给他,却被亲儿子辜负,自己必须保障母子俩的利益。 在孙辈上,他一直偏心得明明白白,不怕被人知道继而说闲话。 因此,王仲昭就更恨父母了。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家产的大头没分给他们,后来更是被父亲带回国,还叫他们兄弟别惦记,等他百年之后再行分配,实际上呢? 私底下肯定贴补老大了,让老大生意做得蒸蒸日上,成为香江首屈一指的富商。 “你怎么来了?”王太太淡淡地问他。 廖婉茹拉了陆明珠一把,姑嫂俩站到老太太左右两侧不说话,只听王仲昭陪着笑脸回答王太太说:“娘,我今天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 王太太皱眉,“什么事?”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不是她把这个儿子非往坏处想,实在是这个儿子对待父母从来都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次数多了,做父母的自然觉得心冷齿寒。 果然,王仲昭开口问:“我听说大哥收到船运大王明辉家的请柬,有这回事吗?” “是有这么回事儿。”回答的是廖婉茹,她看了王秀仪一眼,不动声色,“二弟,你赶在这会儿过来,是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我怎么敢有意见呢?我只是羡慕大哥轻易拿到我们拿不到的敲门砖。”四十岁的人一脸笑嘻嘻,因为他长着一张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国字脸,所以不会让人觉得精明、油滑、虚伪,但接下来提出的要求却让在场的人十分无语,“我今儿来,是恳请大哥大嫂赴宴时带上秀仪一起,做弟弟的感激不尽。” 廖婉茹眉头一皱,“二弟,请柬上明确写着只请你大哥和我这对贤伉俪。” 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带王秀仪。 王仲昭笑呵呵地说:“带个小辈而已,相信明家不会把大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