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节 (第1/3页)
“都不是。”陆平安摇头,在陆明珠伸手要打他的时候连忙道:“我不卖关子,我这就说,奖励就是粮食!” 陆明珠咦了一声,“粮食?” 陆平安点点头,“内地人力物力都很便宜,建一所学校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几间屋子、一些桌椅和黑板、粉笔即可,课本文具同样不贵,我的意思是这些都由学校免费提供,但书本不可以带回家,等上一年级用完了要留给后面的学生使用,能省则省嘛!要是资金不足,还可以每班只准备一套课本由老师拿着,在课堂上授课,这些都是可以变通的。” 陆明珠深以为然,“奖励呢?你说的粮食奖励。” 陆平安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每个月都要参加考试,有条件的用试卷考试,没条件的就课堂随考,考试前三名每人每月可得粮食三十斤,前十名可得二十斤,前二十名可得十斤,如果按时上学,每人每月可领五斤粮食。为了拿到补贴,我想就算是女孩子,也会有家长送她们入学吧?毕竟她们在家干活未必能月挣五斤口粮。” 陆明珠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但还是持赞同态度、鼓励态度,道:“粮食怎么来?你买?” 陆平安哼了一声,“他不是打算开粮油公司吗?原地收购原地囤积再做奖励颁发下去,我觉得他一定非常乐意。” 陆明珠瞬间睁大眼。 好家伙! 陆长生的粮油公司还没收购到手呢,未来就被他亲儿子给安排好了。 难道薅长辈羊毛真是家传绝技? 陆明珠忍不住陷入沉思。 陆平安还在喋喋不休:“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内地千疮百孔,急需建设,人才储备越多越好,哪怕普通人只识几个字,也能减少被人欺骗的几率。先从天府之国开始,那边有无数烈士之家,且土地肥沃,用心耕种的话,粮食充足,他收购粮食,得利的是老百姓,促进经济发展,转头来回馈到孩子们身上,也是他的一项功德。” 至于他们,只需要提供学校和课本文具就行了,当地肯定愿意安排老师上岗。 “你想做你就去做,提前跟章老同志打声招呼,我在后面支持你的一切决定,所有支出都从我们的公司里出。”陆明珠没告诉他两年后就有计划经济政策,也许还会提前,到时候肯定影响他的计划,但少年人的心是真诚的,难得他有这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能不能办得长久,就看天意了。 第155章 通过陆明珠的嘴巴, 得知陆平安的计划,陆父和陆明珠一样,不觉得这件事可以在统购统销政策下办得天长地久,但长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支持少年人的理想。 总归是一片赤诚。 孙子向来冷冷淡淡的,难得见他对一件事产生热情,虽然很可能是他知道那位老太太的家事后觉得自家相对十分幸运、从而产生的一点怜悯所致。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初衷是对的。 粮食帮人糊口,教育使人开智,促进人才发展。 “我记得刚建国没多久国家就成立了扫盲班。”当时陆父还没带家人离开上海,自然知道扫盲班办得轰轰烈烈。 陆平安点头:“如今已经接近尾声,但受到教育的人仍然极少,多数老百姓需要干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扫盲行动,年幼的接受多些,而老太太的村子里并没有开设扫盲班。” 城镇单位的扫盲班比较多,乡下少一些,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 对这些情况,陆平安都了解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