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第1/2页)
南边的费鸠如今也是倍感压力,因为皇帝处置张瑾元这事闹的沸沸扬扬。 本来压制下去的叛军又起来了。 不断有新人加入。 也因有了读书人的加入,这些叛军们不再是一盘散沙,渐渐竟有成气候的意思。 尤其是那个打铁的文虎那一对,如今更是像样子。 竟还发布了军法,比如什么不抢百姓,不伤百姓之类的。 渐渐的,在民间就成了一支义军。 还好如今费鸠假意搭上四皇子,后续还是有增兵支持。 不然就以前那样的话,他非常可能被叛军反杀。 饶是如此,这也打的艰难。 还好造反的虽然多,多数百姓还是更支持朝廷。 但是皇帝要是继续作死,那也没几年了。 民间的义军终究好说,怕的是各地驻军造反。 皇帝大概是从张瑾元的死里吸取了一点教训。不光不再说叫向将军送儿女回来,还巴巴的千里迢迢送去不少赏赐。 七月初,西北传来了停战的消息。 锦州也好,甘阳府也好,都是一样的干旱无比。 如今许将军一行人得了三地两年税收这个承诺,一时也不急着打,等到秋天以后再说。 锦州也一样,要缓一缓。远在京城的人不知道他们之间有没有达成什么协定,反正是不打了。 对外,甘阳这边只说是休整。 皇帝什么都没说,能安稳就行,别的暂时顾不上。 也是这时候,朝中要求立太子的呼声愈演愈烈。 皇帝也没法强硬的说不立,只是一时定不下来哪一个。 越是定不下来,越是吵闹的厉害。 一到了早朝时候,就是一番骂战。 群臣每天都如同菜市场买菜的老妪,只不过文人的争执,总是引经据典。 皇帝真的头疼,可他再湖涂也知道,太子一日不定,这局面不会好。 如今已经不是他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了,无论立哪一个,都要小心平衡。 杀一个张瑾元,是因他寒门出身。皇帝还没有确切意识到自己捅了多大篓子。下面人也不会告诉他,“哎皇帝,你在江南文人那已经臭大街了。” 但是支持皇子们的大臣,多是盘根错节,皇帝肯定不敢说杀的事。 不是前几年了。 所以皇帝无比头大。 所以再进宫,就“巧遇”了拜见陛下的九皇子殿下,以及来说正事儿的小侯爷骆川贤。 九皇子近来进宫的时候多了点,因为长公主前些时候进宫提起了他一嘴。 玉华亭中,有宫女打扇子,摆着冰山以及一桌子的水果。 自然是清凉的。 皇帝坐在中间,九皇子坐在一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