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5节 (第1/3页)
泰王丝毫不管自己这一屁股惊掉了多少下巴,兀自撑着下巴不容置喙道,“本王体恤下情,与亲眷一桌才能与臣同乐,不是吗?” 顾劳斯:假侄孙见真皇叔公,乐你个球。 才按下一个泰王,门外又一阵喧哗,一阵急促的马嘶声后,小厮颤巍巍的唱宾声再响,“京城来使,锦衣卫指挥使徐大人到——吏部侍郎谢大人到——” 好家伙,徐乔跟顾家是死敌,自是不必多说。 谢长林被顾劳斯坑进号子至今生死未卜,又下来一个谢道济。 教牛马,想必这就是马了。 贵宾腿长,可怜唱宾小厮追着贵客边跑边喘,话音才落,徐乔就一马当先,满脸肃杀地逼到了近前。谢道济落后一步,率锦衣卫数人紧随其后。 “顾大人,祭酒今日这堂,怕不是要容后再拜了。” 徐乔五十来岁,一张脸泯然众人,只一双眼如秃鹫般阴鸷。 “臣奉天命,代谢大人行监察之职。”他抱着绣春刀,神情里有着些许亢奋。 这句话可解读得地方太多了。 原本监察赈灾一事的是谢昭,但京中太子案显然更重要。毒源已有,太子解毒有望,那么,又是什么绊住了北司的脚步? 要知道秦昀秦大理寺卿才锤定徐乔徇私滥杀以泄私恨的恶行,神宗却偏偏将他派到顾家来,明晃晃就是想借私怨,叫徐乔从严办了顾准的意思。 徐乔生杀大权在握多年,难免眼高于顶。 他环顾全场,全然不理其中泰王,语带惊雷道,“顾大人,南直隶运往北地的赈灾粮出了大纰漏,不止叫河南、山东复耕颗粒无收,各地民不聊生,更是惹得多处流民暴动,袭击军仓,你可知罪?” 这抄家拿人的架势,叫现场喜乐戛然而止。 顾准也绝,众目睽睽之下,他老泪纵横,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怼得徐乔差点破功。 第110章 “欲加之罪?”徐乔冷笑, “顾尚书,难道外头民愤是作假?三省巡抚联名弹劾是作假?” 谢道济生就一张道貌昂然脸,此时亦是一脸痛心疾首。 “我与徐指挥使奉旨南下, 一路所见历历在目。河南赈灾粥棚半桶米兑半桶沙, 山东万亩良田稗盛苗稀, 南直隶百姓面有饥色, 口中唾骂官商狼狈为奸, 而你顾府却在大肆操办婚宴,顾大人,难道这些也是作假?” 吏部侍郎中气十足, 一声声诘问如tp-link穿墙王, 不仅问得席上鸦雀无声, 更是问得高墙之外围观百姓群情激愤, 不消片刻,就有人流挤过门屋蜂拥到中庭。 一人一口唾沫星子, 也能淹死这场该死的炫富大宴。 只是见到锦衣卫齐刷刷拔出的大刀,山呼的“还我米粮”渐渐偃旗息鼓。 徐乔一撩眼皮,冷笑道, “今日若不是本官在此,顾大人恐怕要被饥民生吞活剥。” 他向着庭中扔下一本奏章,“锦衣卫向来以证据说话,大人交予三省的赈灾粮合计一百五十万担,去除草沙, 实际仅一百二十万担,其中陈米又占四成, 皆是虫蛀鼠啮,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顾大人真不怕人戳脊梁骨?” 顾准面露惶恐之色,大喊冤枉。 老大人深谙阴阳之道,明捧实贬,“怕是徐大人久在高位,不接地气,并不懂得个中关窍。这掺草兑沙,历来是赈灾惯例。”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多少人咬牙切齿盯着顾准那张老脸啐道,“无耻狗官。” 人群中只有几个老油条摇了摇头,低叹“顾准这厮,还真是什么都敢往外捅。” 近旁几个年轻些的官员,面露沉思之色,显然顾尚书所谓“惯例”,很有些门道在里头。 谢道济没料到顾准竟狂妄至此,自掘坟墓的事都干得出来。 他大喝一声,“既然大人认下,那我们也不必多费口舌,只好请大人回京,亲自向陛下谢罪。” 几个锦衣卫欲上前拿人,却被顾二挑开。 他将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父亲护在身后,不耐道,“既是惯例,便是陛下默许,何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