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2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节 (第1/2页)

    有时扎带冻在铁锹手柄上,就咬牙连带血肉一起撕下。

    不少家中青壮被埋的,获救后老迈的父母老泪纵横,跪着要替顾情立长生牌位。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师承门第,只记得上一个救他们于水火、叫他们甘心立长生祠的人,姓云名鹤。

    后来,长生祠被夷为平地,云鹤这个名字成为禁忌。

    他们的噩梦,也开始了……

    但顾家这点微亮,照不透大宁冗长浓黑的夜。

    在风起云涌的京师,亦掀不起多少水花。

    雪停日,边疆一封捷报风驰电掣入京。

    “边疆大捷,边疆大捷!

    陈将军首战旗开得胜,夺回东胜、开平二卫!”

    一石惊起千层浪。

    不止顾悄震惊,官道两侧所有闻讯之人,无不在怔愣三秒后,惊诧狂喜。

    甚至不少人起身追着驿马狂奔欢呼起来。

    众人讨论的,再不是冬雪又压死几人,而是鞑靼战损多少。

    又何时投降求和。

    大宁与鞑靼这一战拉锯太久。

    久到不仅军士士气受挫,举国上下也一片低迷。

    这封战报,无疑一扫京师上下暴雪后的阴霾。

    怪味楼里,小伙伴们面面相觑。

    他们可不如老百姓好忽悠。

    顾悄更是一脸懵逼。

    “陈将军,不会就是那个陈皇后硬塞进苏家军的脓包吧?”

    先时,谢家同顾家定下婚期,神宗借机召回苏青青。

    与苏青青交接的,就是陈皇后一力推荐的宗族新秀,陈宽。

    此人弃文从武,凭一身蛮力在武举中倒也如鱼得水。

    随后投身行伍,按部就班,三年一升。

    直至两省民乱他奉命围剿,奈何还没动手,太子一人就搞定了所有。

    眼见着无功可立,他硬是凭着民乱起时斩杀过几个闹事凶的,一举得荐,挣了个四品将军衔。

    尔后,陈皇后又拿准北境焦灼、皇帝意欲换将的心思,几阵小风一吹,就叫他再提从三品参将,还握住了实打实的领兵权。

    当然陈皇后不傻,知军将调用一事,她手不可伸得太长。

    如何不着痕迹荐人,就要讲几分技巧了。

    柳巍乡试的试题,恰好给了她一个极好的由头。

    彼时,年近花甲的皇后端着一碗温补暖身的汤水,深夜走进御书房。

    神宗一心搞事,年轻时就不近女色,年迈更是几乎不入后宫。

    但对这个结发妻子,他还是很有几分感情。

    毕竟太子出事之后,他心中无尽的伤痛和苦闷,也只能同老伴唠一唠。

    苦水倒多了,情感上自然愈发依赖起来。

    御书房的自由进出权,似乎昭示着这位铁血多疑的皇帝,终于在风烛残年,对自己的皇后彻底卸下心房。

    神宗接过汤水,手中南直舞弊案的卷宗随手就递给了皇后。

    陈皇后聪颖,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

    她不会轻易表达看法、踩帝王忌讳,但不影响她半是调侃、半是顽笑地化作已用。

    “原来苏将军作战不力,朝野已是有目共睹。

    虎贲云集,三军亮剑,战场终究是男儿天下。女子本就弱质,顺境或可冲锋,逆境便只想守成,这是阴阳天性,刚柔岂能颠倒?”

    “可惜前几科的武举小将,不得机会,若是能放出去历练一番,勇猛血性必远胜这女将。”

    见神宗并无不愉,她点到即止,“话说回头,这倩代能被点卷,确实有几分才华,只可惜心术不正走了歪路,可叹可叹。”

    也正是她这般不着痕迹的提点,才叫无将可用的神宗想起,哦,他还有武举。

    当年谢时、谢景行可都是少年时一战成名,怎么他的武举就不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