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9节 (第2/2页)
。 于是,礼部上下都知道,柳巍身边有个不良于行、困于轮椅的青年,虽面容冷峻,不苟言笑,但出谋划策为上官分忧上,却是一把好手。 既如此繁忙,柳巍自然顾不上外头。 更顾不上络绎不绝的拜帖托请。 考前十五天,柳家门庭若市,热闹得仿佛菜市场。 尚书虽掩门避走,未见一个考生,可他那记吃不记打的儿子,正敞开了麻袋装银子。 门风一坏,谣言顿时四起。 诸多陈年旧事也缓缓浮上水面。 曾经柳巍猖狂。 科场“选妃”,圈了不少人禁在京都郊外一别庄内。 其中自愿听话的,就做了客卿,除了失去自由,也算好吃好喝。 而不愿听话的硬骨头,有些上了刑枷,有些脸上烙下奴印,关在监牢日日折磨,直到驯服为止。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捕风捉影,考前却一夜之间如星火燎原。 京城凡有人处,都在议论纷纷。 这可急坏柳巍麾下门客们。 以他们多年干坏事的直觉,这多半是要坏事。 可这时候,他们竟发现,柳大人失联了! 递进礼部的条子,石沉大海,门客在衙门外堵了三天,也不见大人踪影。 眼见着会试在即,一滴冷汗滑下门客额角。 衙门内,尚书案前。 衙门守卫进来递条子,轮椅青年不动声色揉碎,“不过是一些托请通关之辞,大人不必在意。” 柳大人突然心绪不宁,想要归家,青年及时拦下。 “大人这时要出礼部,等于前功尽弃。方家可正等着寻大人错处,好来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柳大人一想,有理。 乡试他顺水推舟,那般嫁祸方家,会试方家若不以牙还牙,他就倒立过来喝粥。 再者家中有夫人镇宅,必不会出什么乱子。 柳巍稍稍心定,这时青年又点出一处细节。 “大人,这里还须你再看看……” 点完,他轻轻转动椅轮退至一边,垂头无声冷笑。 柳巍,这时候你可不能乱,我要叫你好好看着你这锦绣前程,一夜崩析。 二月初七,神宗正式下旨任命主考官。 一同定下的,还有副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十八人。 老皇帝深沉,主考并没有如柳巍提议,点选谢昭。 还是用的他柳巍。 好似十分的圣宠优渥。 考试地点,在顺天府贡院。 七日晚,同考宴集毕,锁院进分。 即所谓的“五经十八房”。 五经房数不一。 通常大经大房,小经小房。 科场举子选择本经,和各经难易程度有关系。 也与家学渊源、老师教导,以及就读县府学有关。 《春秋》帙繁卷浩、微言大义,《礼记》古奥生涩、不好发挥,选的人少,是为小经。 《诗》《易》《书》易学,选的人多,是为大经。 会试设房自然也因人数而异。 同乡试相似,十八房同考按本经先分阅试卷,取中后递呈主考裁定名次。 试题依然由主考拟定。 只是同乡试不同,会试发题前须进皇帝亲阅。 柳巍奉旨进场,志得意满。 代主春闱,意味着顺利的话,发榜日他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兵部挪一挪进到礼部了。 动员短会上,他按例从鞋底板掏出一纸。 十分坦然地与十八房同考“商定”四书、五经试题。 熄灯时,柳巍愈发亢奋。 他就着窗外微明的月光,难得同阴影处的青年谈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