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1/3页)
他那时是在眷写拟定的碑文,生涩而稚嫩的琴声响起时,兴许有因为被打扰而皱过眉,但很快就意识到抚琴的人是谁。 宫中断没有这样的乐师,能在祈年殿这样弹琴的人,唯有备受重光帝宠爱的小女儿了。 他那时已因为王闵之死与萧窈有过往来,也早就听人议论过,这位武陵来的公主是如何空有其表、不学无术。若是士族长大的女郎,断然不可能到这等年纪,琴艺这般生疏的。 但他的确不曾因此讥笑萧窈。只是有那么一瞬间,心中曾浮现过模模糊糊的念头:若由他来教,断然不至于此。 只是这样的念头实在不着边际,转瞬即逝,未曾多想。 而今被萧窈问起,崔循对此难以启齿,才倏然意识到原来早在那时,他对萧窈就已经隐隐有了出格的念想。 萧窈见崔循神色复杂,却又什么都不肯说,被吊起胃口来。她倾身近前,满是好奇地催促:“为何不说呢?” 崔循垂眸道:“我那时在抄录碑文,并无什么念想。” 萧窈撇了撇嘴角,作势起身。 崔循本能地攥了萧窈的指尖,抬眼对上萧窈带笑的眼眸,才意识到自己又被她给拿捏了,近乎无奈地叹了口气。 又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低声道:“只是怕宣之于口会有些冒昧。” 萧窈抿了抿唇,意有所指道:“你方才怎么不觉着冒昧呢?” 她一早就发现了。兴许是自小所处的环境使然,有些事情崔循敢做,但要他亲口说出来,仿佛比登天还难。 崔循对上她戏谑的目光,喉结微动,终于还是叹道:“那时曾想过,若我来教你会如何?” 萧窈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她没了练琴的心思,顺着他的话想了想,忍笑道:“我少时曾有过一位教书先生,是旁人举荐给阿父的,说是德高望重、学富五车。可他实在又无趣又严厉,逼着我每日背许多书,若是第二日答不出来还要挨罚。” “我忍了一旬,实在受不住,便避开青禾她们独自藏了起来。” “阿姐带人找了许久,最后还是晏游在假山石间找到我,背我回去时天都黑了。阿父虽为此生气罚了我,转头却又辞了那教书先生……” 萧窈从没这样向他讲过自己少时的事情。崔循听得入神,只是在听到“晏游”的名字时,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 “你若当我的先生,必然也十分严苛,兴许还要拿戒尺打我手掌……”萧窈不着边际地信口夸大,最后笑道,“兴许过不了几日,就要被我阿父辞掉了。” 崔循无奈。却还是顺着她的设想辩解:“我不会打你戒尺。” “可你会罚我抄书。”萧窈想起那几卷令她手酸的南华经,终于寻到了算账的机会,旧事重提,“上巳那日我虽醉了,可学宫尚未正经开学,如何能拿条例来罚我?” 崔循道:“酒醉伤身。” 旁的女郎并非滴酒不沾,但萧窈心情大起大落时却易饮酒过度,在他看来终归伤身,还是改掉为好。 萧窈心中虽明白这话没错,却还是没忍住道:“你像我阿父似的……” “萧窈。”崔循微微皱眉,语气里中依稀带着些申饬的意味。 萧窈也知道这话不妥,立时道:“是我失言。” “我并非你师,更不是……”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崔循说不出口,只叹道,“你我之间的年岁,并不曾相差许多。” 萧窈“哦”了声,难得拘谨道:“知道了。” 第055章 立秋后, 暑气日渐褪去。 崔翁早前先是病了一场,后又因崔循的事情烦心,再没什么闲情逸致垂钓。这日一场秋雨后, 天气凉爽, 他难得又起了兴致。 只是仆役们布置妥当, 才下饵食,崔栾便到了。 崔栾自回到建邺, 没少陪着朱氏出游、会友, 但交代的“正经事”却不见任何进展。崔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