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节 (第1/3页)
崔循轻咳了声:“晚间便到京都。” “我知道。”萧窈点点头,没明白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怎么就值得他亲自来说了,她那么多仆役又不是吃干饭的。 崔循又问:“抵京后你去何处?” “先回宫去见父皇,过一两日再回学宫……”萧窈下意识答了, 随后意识到这也是一句废话, 这种人情世故的,崔循又岂会不明白呢? 她眉尖微挑, 稍一思索, 拖长声音“哦”了声:“若是想见我,直言就是, 何必找这么些由头呢?” 崔循被她戳破心思,未承认,却也不曾否认。 萧窈托着腮,对此有些难以理解:“可你我昨夜才见过。” 至今甚至不足十二个时辰。 “这几日,必定积压不少事务,须得料理。”崔循似是叹了口气,“你亦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再见面,就说不好是什么时候了。 他先前近乎急切地想要带萧窈回建邺,而今却忽而觉着,这段路若是再长些,也没什么不好。 他真的有些黏人,萧窈忍不住想。但也没什么不好。 崔循样貌生得这样好,纵使一言不发,只在旁当个花瓶,那也是叫人看一眼便觉赏心悦目的花瓶。 崔循的视线随她落在礼单上,立时猜出这是做什么,不疾不徐道:“拟好了吗?” “差不离。”萧窈也没什么忌讳,漫不经心道,“又不是你们士族之间的往来,总得掂量着,分个亲疏远近、三六九等。能得我这份礼的,想来是不会同我计较的。” 崔循一眼扫过,大都是些意料之中的人。 只是在看到给晏游的东西仿佛格外多时,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看到管越溪的名字时,又顿了顿。 萧窈有所察觉,疑惑道:“有何不妥?” “你很看重管越溪。”崔循语气并非疑问,而是笃定。 当初萧窈离开建邺前,他就曾问过管越溪之事,只是那时被她三言两句敷衍过去,并未认真聊过此人。 如今再提,醋味淡了些。 倒是带着些旁的意味。 萧窈点点头:“他代我抄了那么多书,送些薄礼不也理所应当?更何况他没什么不好。” 管越溪除却在许多人眼中算是“污点”的出身,旁的无可挑剔。 重光帝有惜才之心,前回来学宫时,曾召他前来问话。萧窈那时人虽不在旁,但后来听自家父皇提过,说是“对答如流、颇有见地”。 她本就帮过管越溪 ,看出父皇有提拔此人之意,自然照拂得更多些。 而今要等的,不过是个合适的时机。 崔循对此心照不宣,垂了眼,不再提及此事。 萧窈在礼单上又勾了几笔,便撂开不看,转而翻出那本《山海经注》,向崔循道:“这些时日断断续续看过,有几处不解,既你在此,便不必回去叨扰师父了。” 萧窈并不担忧他会不懂。崔循也不曾犹豫,坦然应下。 萧窈问之前,先给自己添了盏茶水,以备提神。但不知是她这一年下来耐性见长,还是崔循有所长进,这次竟并没听困。 虽依旧是波澜不惊的语气,却会额外多讲些旁的给她听。 不知不觉中就过了许久。 马车再度停下时,萧窈隔窗看了眼天色,了然道:“是该过城门了?” “城门尚未到,是偶遇了晏小将军。” 六安刻意强调了“晏小将军”,有意提醒。萧窈正要推开窗的手顿了顿,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