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秦_第十六章平定关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平定关中 (第8/12页)

第一、蒙恬黑衫军乃是横扫匈奴的劲旅为真正的关中精锐而我燕兵多为本地土兵战力远不如其。便有武臣为盟友南北呼应可是要想战胜蒙恬、蒙毅、李信三人也是殊为困难一个不好称王未成反而会丢了性命。

    第二、扶苏之才为父身为秦将心中自然有素可以说当世几乎无人是他的敌手所以前番我才接受其广阳侯的封号。如果他能尽快平定关中、腾出手来便是我和武臣联手击败了蒙恬等人恐怕也难以在他的全力反扑之下取胜。

    有此两点大患为父故而难以取舍啊!”

    辛哲年约四旬当年也是见过扶苏几次知道扶苏的精明与可怕之处。一时也有些犹豫想了想道:“只是父亲若现在不称王一旦蒙恬等人平定赵地您再想称王也是再没有机会了!”辛胜苦笑道:“所以为父烦恼啊!”

    就在此时忽然间有一亲兵急匆匆入内道:“启禀将军宫外有一新秦军使者求见!”“噢?”辛胜愣了愣问道:“是何人派来?”

    “不太清楚!”

    “请他进来吧!”

    “喏!”

    亲兵去了。辛哲道:“父亲新秦军方面也派来使者来意如何?”辛胜笑道:“来意可想而知待会静观其变即可。如无我点头你勿要插话!”“是父亲!”

    不一会儿有一使者随亲兵入内。辛胜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此人三旬左右身材削瘦脸庞清减但是一双眼睛显得深沉而睿智。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有风度学者风度。

    “本使蒯通拜见辛将军!”使者施了一礼。

    “什么。你是蒯通!?”辛胜有些愕然:“你不是武臣地手下吗?怎么变成了新秦军的使者?”

    蒯通者范阳人也。自幼聪慧为当世难得之辩才!武臣在赵地起兵后他欣然投奔以三寸不难之舌说降赵境城池三十余座。可谓劳苦功高。只可惜武臣此人乃是一武夫手下也是武夫居多对蒯通这个文臣一向都不大看得起。即便他的功劳很大。武臣自立为赵王后仅封蒯通为御史左承职位远在陈余、张耳、李良等之下。自此蒯通已认清武臣非是明主再不肯为武臣多出一谋而且有另投明主之心。李良与蒯通乃是旧友李良降新秦后便秘密写信于蒯通相召蒯通此时见天下情势与扶苏大为有利使欣然弃了武臣来投新秦。蒙毅、李信等与蒯通相谈后深服其才便将他推荐给了蒙恬。蒙恬此时正好想遣使说服辛胜归降蒯通见这是立功的好机会便自动请缨请来说降辛胜!

    蒯通见辛胜问起笑道:“武臣乃一匹夫耳不识人才迟早必会我主所擒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我自然弃之另投明主。这又何奇之有!?”

    辛胜愕然不禁对武臣地评价又降了一个档次笑道:“那蒯先生此次是奉何人之命前来?有何贵干?”

    蒯通单刀直入道:“我奉蒙恬大将军命前来要求将军交由兵权归蒙大将军节制!”辛胜显然没想到蒯通如此爽快愣了愣斟酌了一下才道:“辛某血战平燕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何刚刚接受朝庭封号便要夺我兵权?”

    蒯通笑道:“辛将军是聪明人那蒯某也不绕圈子。敢问辛将军自问比之蒙大将军、李大将军如何?”“颇不如也!”辛胜却也不是那种自大之人。

    “那将军之才比之陛下如何?”蒯通又问。“那也是不可相比昔年陛下纵横关东用兵如神可与王翦老将军相比虽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辛胜说的倒也老实。

    “那好既然将军明白自己有多大本领那为什么还有称王之心!?常言道:人要有自知之明若将军自知不可为而为之恐怕来日会祸及子孙!”蒯通细说利害。

    辛胜老脸一红强辩道:“谁说某有称王之心!?这纯粹都是市井流言某绝无此意!”“将军言不符实!如果将军没有称王之心这燕国王宫又岂是将军之地位可居之所!?”蒯通是闻名天下的辩材辛胜想蒙过他那是想都没想。

    果然辛胜一时语塞无话可说。

    蒯通见状暗喜放缓了一下口气道:“好在现在将军并未称王事情还有可以挽救的余地。如果将军肯交出兵权归蒙大将军节制并且迁出燕王宫那么以前所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陛下都可以当做没有生过。日后辛将军仍然可以享受高官厚爵子别亦可以永享富贵如若不然恐自取夷灭九族之祸!”

    辛胜闻言额头冒汗。一时有些犹豫:“这……可否容辛某考虑一下?”蒯通拙拙逼人毫不放松地道:“不行蒙大将军等着攻取赵地没有时间容辛将军考虑。如果将军现在仍难以决断地话那么蒯某还有一则消息辛将军要是聪明人的话应该知道如何选择!”说着蒯通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十数日前。函谷关守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将已经识破胡亥、赵高等人的丑恶面目率大军三十万归降。目前陛下亲率大军正直下关中以陛下在关中地民望想必旬日可定。”

    蒯通地这一句话就像一把沉重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