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被点燃的东京-侧写 (第1/3页)
“我一直说话算话。”黑泽秀明看向远处, “等你的好消息。” 他挂断电话,看向手表。 距离爆炸发生已经过去十五分钟。 现在赶回会议厅也赶不上搜查会议,不如留在楼下, 弄清楚这三起针对他的爆炸案再说。 早上发生的两起-爆炸案,主犯是组织boss,目的非常明显。 一、使他在人民和警察中的信任度下降。 二、尽力通过这种不信任来诱发他的心理疾病,从而使他行动受限或直接死亡。 三、试探他和琴酒的关系。 四、挑拨他和琴酒的关系, 逼迫琴酒进行二选一。 先来想想第一个目的。 组织boss组织的前两起爆炸案只是铺垫,其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杀人,而是通过杀人来将他变成嫌疑人。 哪怕只是一点点嫌疑,也会使他在人民和警察中间的信任度下降, 从而使他行动受限, 以求延缓组织被曝光的时间。 前两起-爆炸的受害者都是分析过他的心理学专家。 而他则几度在办公室摄像头面前表现出十分讨厌被分析。 组织boss知道这一点,并放大这一点将其伪造成一个杀人动机。 接下来, 组织boss为了将这个伪造的动机利用到极致, 做出了下一件事。 ——集体视频通话。 组织boss在视频里说出的那段话带有强烈的暗示性。 ——暗示高层相信伪造出的假动机。 如果警察厅和警视厅的高层真的相信, 那么他被信任的程度会进一步下降。 黑泽秀明简直要被气笑了。 组织boss低估了警视厅对他的信任, 也低估了他。 对方不知道他和警视厅的关系目前已经在合约的制约下变得坚不可摧, 也不知道他的心理疾病已经痊愈。 假设, 信任度真的如同boss期望的那样下降了,就可以达成他的第二个目的。 ——利用信任度下降,诱发心理疾病使他的面临死亡威胁。 他原本的心理疾病是在18岁时因组织而起。 但由于时间久远, 且案件详情并未储藏在记忆宫殿中。那一次究竟是巧合还是组织boss蓄谋已久的阴谋已经无从考证。 但第二次在公安内部发生的“昆娜”事件则一定是组织boss蓄谋已久阴谋。对方希望通过加重他的病情来毁掉一个威胁。 黑泽秀明闭上眼,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 一个身负残疾,绝对自信的上位者这时候会怎么进行推测? “来吧, 选。”黑泽秀明呢喃道, “是选择开发布会挽回信任还是选择不开发布会保住所谓的亲情?” 原来如此。 他睁眼嗤笑一声, 是他高估组织boss了。 本以为对方是想让他在正义和亲情之间做选择,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想让他在无聊的自尊脸面和亲情正义面前做选择。 “我可没那么多私情。”黑泽秀明勾起冷笑,“也没你想得那么无聊。” 他相信哥哥也知道他一定会选择开发布会,因为退让不是他们两的风格。 ——那么组织boss掩藏在事件下的第三个目的就是试探他和琴酒的关系。 组织boss靠着他贫瘠的知识和自信的推测,认为他只要知道琴酒是他的哥哥,就必定不会开发布会。 因为那个侧写和琴酒太像了。 就算琴酒与这件事无关,警察在根据线索进行搜捕的时候一定也会将琴酒一并带回警视厅,经过搜身和审问后再释放。 可琴酒经不起这样的搜身,他身上很多东西不能细想。 身为一个珍惜亲情的弟弟,他绝不会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他决定不开发布会,那么组织boss就可以立即确定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