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章 (第2/2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陆明朝云淡风轻道。 城门外,排着长长的队。 “城门税?”陆明朝蹙眉。 她记得从上京城回来时不曾有啊。 谢砚解惑“大乾律法,对进出城门的商人的货物征税,但天高皇帝远,不少地方官员都会私自扩大征税范围。” “几文钱?” “不知。” 闻言,陆明朝诧异。 谢砚目光扫过城门口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的官差“时常会变。” “少则一文,多则五文。” “尤其是冬日,进出皆需缴城门税。” 陆明朝眸子微微睁大“怪不得三年请知县,十万雪花银。” “冬日对于生活贫寒的百姓而言,本就是进项最少需要勒紧裤腰带熬过去的难关,辛辛苦苦砍几捆柴,想着进城卖了换米粮养活一大家子,扣完城门税也就几乎不剩什么了。” “辛辛苦苦一趟,还是得喝西北风。” 一捆柴,也不过几文钱。 官差的呵斥声、催促声、怒骂声,不绝于耳,时不时夹杂着百姓的苦苦哀求声。 排了很久,终于轮到了陆明朝和谢琰。 “三文。”官差不耐烦的指了指脚边的藤编筐,余光不经意瞥到陆明朝的面颊以及身上那件精致的斗篷时,眼神一亮,就像是看到了财神奶。 发财的机会到了! 六枚铜板落入藤编筐,谢砚侧身,挡住了官差探究的视线“能进去了吗?” “能,能,能。” 官差凶神恶煞的脸上控制不住的露出了笑容。 待会儿,他就去领赏钱。 进入城门,又是另一番景象。 遥望长街,两侧茶楼、酒肆、当铺与作坊排列整齐,如同棋盘上的棋子。铺面之外,小商贩们纷纷展示着各自的商品,有的撑起遮阳大伞,有的则推着木制推车,更有货郎肩挑重担,沿街叫卖,为这条繁华的长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乍一看,比不得天子脚下上京城,却也欣欣向荣,与城门外的荒凉,排队百姓的哀求,对比鲜明。 “明朝,那官差有问题。”谢砚沉声道。 陆明朝颔首“左右不过是孙二少买通的眼线。” “无需被他影响你我进城的好心情。” “手下败将,来了继续收拾他。” 正如陆明朝所预料的,城门口的官差仓促将差事交接给了同伴,急匆匆的去孙家报信。 昌河县谁人不知,孙二少人傻钱多出手阔绰的很,随随便便赏他一次,抵得上他一月的看城门的油水。 孙二少病恹恹的,身上盖着厚厚的毛绒毯子,时不时吸一下鼻子,陈设豪气的屋子里萦绕着若有似无的药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