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椒柏_春事一朝归(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春事一朝归(三) (第2/2页)

事弄出花街庆典,不若咱们找个由头,再办一次?」

    说起赚钱,姚盛积极许多,道:「不成。此时离庆典不远,咱们要挖钱,也该换个人挖,不能再让百姓与商人掏钱了。」

    景明帝听他说话,彷若已有了主意,忙问:「听你意思,似乎有了想法?」

    姚盛笑道:「庆典是祈求丰年,现在要办,就该办个感恩丰年的法会,安安百姓的心。」

    越是动乱,越是需要平民心。前年大雪纷扰,万物齐衰,好不容易百姓们过了好年,要再听到粮损消息,人心恐难定。

    「陛下可还记得,前阵子有本上奏,有生员想捐粮换取入国子监的资格,既然那些人有钱有粮,这回就该让他们出出血。」

    说起赚钱的法子,姚盛的话一套一套,条理分明,「有需求就有钱赚。陛下不妨办个斗文大会,以丰年为题,头名不仅能将作品送到陛下面前,还能替法会撰写祭文,大大出名。」

    文人寒窗十年,不一定追求出将入相,却都缺少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当然,仅是如此,还不足吸引人。届时劳烦诸位大人参与,尤其是几位文名远播的大人们,替参加者点评作品。」

    按姚盛的意思,这诗会除了观眾,想发表作品,一展能耐的文人们都要缴纳入场费,交越多钱,就能挑选出场顺序,在朝中大臣面前露脸,博一场翻身成名的美梦。

    听到最后,景明帝连连点头,姚盛却是一叹,说道:「只是,这诗会头一回办,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要想让那些学子生员们乐意参与,还得有人拋砖引玉,带头发表才好。」

    拋砖引玉之人可有讲究,最好是那些文人能喊得出名的,也懂得自谦,不会倚仗文才,压过与会者风头之人。

    景明帝对姚盛的话深以为然,转头询问其他人,「可有爱卿愿当拋砖引玉之人?」

    霎时,几位文官面面相覷,最后一齐低下头,避开皇帝的注视。

    别开玩笑了!

    同僚都坐在观眾席,负责评比作品优劣,谁要是应下这位子,就是自贬身价,被放在与学子们相同的地位,往后该怎么在官场立足?

    恰在这时,姚盛在旁喃喃,「这拋砖引玉之人,若是近期受人追捧,大获好评之人,兴许还能提高学生们参与诗会的兴趣。」

    几位文官本彼此推託,听闻此话,当即有人欢喜说道:「陛下,听闻国子监最近来了一批学生,文才上佳,风头正旺,不若请他们负责?」

    妙呀!要是能让那些学生趁势涨涨名声,四皇子不就有了提拔他们的理由?

    文官们反应过来,一扫先前退却姿态,接连上前,齐声附议。

    景明帝也有耳闻此事,确实是一时之选,「如此甚好。」

    诸事有了章程,接着便是实行琐事,自有景明帝与其他人张罗,姚盛只需适时提出建议,当能全身而退。

    看准时机,他一蹭一蹭往后挪,最后溜回兄长身后,还不忘朝江簫笙眨了眨眼。

    身旁人声鼓譟,两人趁着混乱交会过目光,又匆匆错开──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生员买官进国子监,参考明代上马纳粟的纪录,与《寓圃杂记》的内容

    :监生五途

    旧制,监生止有二途,岁贡、乡贡是也。后增四十岁生员,又增上马纳粟,近增大臣勋戚子孙乞恩,共为五途。自此选期愈远,仕路愈塞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