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 (第2/2页)
以省我们下一轮时间。” 这次再走了五个人。 高才:“现在场上剩了8个人,正好是个偶数。挺好。” 宋容容开始的时候就很好奇,贺霖只挑一个人,怎么最后环节反而是两个人,难道是1对1pk? 高才:“现在我念到名字的组成一队,” 8个人分成了4组,宋容容和黄茵一组。 高才低头念题目:“假设,前两轮我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满分。你们根据这个提示,估算一下自己的和对方前两轮的分数。这一轮最接近的人赢。” 噢,原来这轮是考验对自己的估量和他人的估量。 高才:“你们有三分钟时间考虑。这次没有顺序,谁考虑好了谁举手回答。” 宋容容和黄茵恰好是冠军组。 黄茵第一轮满分30分,宋容容第二轮满分30分。 还没过半分钟,黄茵举手:“我先答。” 宋容容惊诧:这么快的嘛? 高才:“你说。” 黄茵:“我估算自己50分,她45分。” “嗯。”高才低头记录,“答完了就可以回座位坐下。” 摄像机过去拍高才伏案而写的纸,上面有分数记录,可以说这次比赛过程完全透明,也给人心里落了实,是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没有暗箱操作。 隔壁两个女孩悄悄聊天。 双马尾女孩:“我估自己43分,你估自己多少?” 齐刘海女孩:“41。” 双马尾女孩:“那我就这样报啦。” 商量后,双马尾女孩举手:“我43,她41。” 齐刘海女孩:“她41,我43。” 高才笑。 宋容容刚想这也是个好办法,让对方自己估,省得去估人家,就听贺霖开口:“建议不要这样。” 宋容容:“?” 贺霖:“这样报的话,只要有其中一人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你们的分数都会很低。” 两个女孩对视,愣了愣。 宋容容想:对啊。 而且这样问题的关键点就变成了对方是不是自我评价准确。 但这个考核的真实目的还是:判断自己的水平,判断合作伙伴的水平。 根据黄茵刚刚的答案,宋容容写下分数细则: 黄茵 第一轮跳舞:30分,第二轮感想:20分。 宋容容 第一轮跳舞:15分,第二轮感想:30分。 也就是说黄茵认为自己跳舞分数是15分。黄茵跳hiphop和现代舞出名的厉害,她跟贺霖是一个舞蹈老师,算是学妹,也就是说他们估分有可能非常接近。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