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养龙_58、第5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第58章 (第3/5页)

他们都会给。

    所以,每当缺了什么,只要打一个电话过去:“喂,我是xx乐队的xx,我想要一辆xx牌的车开着玩,你能给我来一辆吗?”

    最迟不超过一个晚上!

    第二天,乐队成员绝对能在家门口发现他们所要的那辆车了。

    送货上门,证件齐全。

    一切不能更贴心。

    可问题在于……

    想要现金?没门!永远都没门!

    不过,他们不会说得这么直接,而是会找种种理由来敷衍。

    什么唱片的销售统计还没出,要到年底才能结账;什么公司资金周转,没办法大批量提现;什么为了避免一次性缴纳税金过重……

    总之一句话:你要什么我先帮你买,钱必须在账上存着。

    很多没什么城府的音乐人会被这种操作糊弄得晕头转向,又被表面的光鲜亮丽所迷惑。

    他们会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想要什么,一开口就有人送过来,完全没必要自己拿钱去买,省了不少事。”

    于是,唱片公司悄悄吞掉了他们的钱。

    一旦乐队开始走下坡路,名气大不如前的时候,再想要什么有什么就变难了。

    “喂,我是xx乐队的xx,我想要一辆xx牌的车开着玩,你能给我来一辆吗?”

    “现在没有,过些天吧,过些天吧。”

    然后,过些天变成了过些月、过半年……

    这时候,乐队往往幡然醒悟,意识到‘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最有用’。

    于是,他们重新找公司,想要结算之前的收益。

    但太晚了。

    财务部门依然会笑呵呵地拿出账本,以及一堆报账单,认真给他们计算一番收益和支出,一笔笔的账目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算到最后……

    乐队所有人都会愕然地发现,这么多年,公司非但早就不欠他们的钱了,反过来,他们可能还倒欠了公司一大笔钱!

    公司这时候往往会宽宏大量地表示:看在以往共事的份上,欠的钱就不追究了!

    乐队成员们全都陷入古怪的沉默之中……

    钱都花在哪里了?

    对于绝大多数不擅经济的音乐人来说,这将会演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

    如果说上述乐队虽然倒霉,可好歹在红火的时候,还享受过‘有求必应,众星捧月’的美好生活,那hello乐队就属于更惨的一个级别——钱被坑光,一天都没享受过。

    这四个人实在太老实也太好欺负了!

    他们虽然会奇装异服、发型古怪,他们虽然唱着又重又有力又特别闹腾和吵杂的重金属摇滚,他们虽然在舞台上可以做出种种夸张动作去取悦乃至引爆全场观众……

    但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是连被神经病老太太指着鼻子,拽着长卷发,破口大骂‘不是正经人’,都只能尴尬笑笑,努力把头发拽回来,却从不反驳的老实人。

    唱片公司用以前对付其它音乐人的法子来对付他们。

    可由于那次巡演的经历,他们根本不敢乱要东西,整整两年里,这四个人除了领取基本生活费外,居然什么都没要过。

    可没要过也没用。

    有些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摆出一堆证据出来,不是你做的,也是你做的。

    一张唱片之后,乐队很快再次归于沉寂。

    有律师想帮他们打官司,但四个人却连律师费都付不起。

    而且,他们是那种被稍微绕上几句就彻底懵圈的本分人。

    唱片公司胡搅蛮缠地说‘这就是你们喝的酒,两年前,你们喝了一瓶酒,这酒巨贵,账单没错’。

    聪明人往往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坚决不承认‘我没喝过,你们胡说,你们瞎编滥造’。

    而老实人会傻乎乎地回想‘我们喝过吗’?然后,努力寻找两年前没喝过的证据。

    那肯定是找不到的。

    等再被人说上几句后,他们就好像隐约觉得‘莫非我真喝过’?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他们到底喝没喝过酒吗?

    问题的关键明明在于唱片公司不付版权费啊!

    可这四个老实巴交的傻子就是想不清楚,完全被带歪了思路。

    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