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6 (第1/2页)
贵人下了马车,早已捉了斗笠遮脸,站起来,手脚不知该如何放。 倒是周围的小孩子们胆子大,彼此推搡着涌上来,好奇得打量着胡亥、韩信,还有跟随他们而来的众郎官——当然最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还是拉车的骏马。 忽然里面有个两三岁的孩子被推倒了,大哭起来。 胡亥分开众孩童,抱起那孩子。 与此同时,那戴斗笠的妇人也焦急得冲上来,颤声道:“大眼宝,摔伤了么?” 胡亥低头一看,怀里的孩子正睁着一双含泪的大眼睛望着他。 胡亥把孩子递给那妇人,道:“这是你孩子?” 那妇人紧紧搂住孩子,一面上下摸索着检查哪里伤了,一面低声道:“是……” 原本犁地的几个汉子已是丢下犁跑过来。 其中一个黑瘦汉子慌张道:“令长大人恕罪,小的家里人冲撞了令长大人……” 郎官早已上前把顽皮的孩子们隔开。 胡亥摆摆手,道:“无妨。”抬脚沿着田头走动,示意还慌乱的那户农人过来一起跟上。 数百亩的田地,分了许多户人家的,其中有的还正在松土,有的却已经分出了田垄。 胡亥端详着,目测距离,只见已经播种过的土地上,是一系列的沟,两条沟之间留出了大约六尺的宽度,差不多有他一步之遥。种子是洒在宽垄上的。 这跟胡亥后世印象中的播种不太一样。 胡亥自然也没真的种过地,但是不知是小时候在田地里玩耍留下的印象,还是网络上看过相关的视频,他总记得后世人力种田,种子是洒在坑里的,而不是田垄上。 生产力总是一直在发展的。 不求能把袁隆平的技术带回两千年前来,只要能把种植方式上的进步掌握一二,对于此时的农业来说就是极大的推进。 胡亥蹲下,捻了一把撒了种子的田土,细细揉开,又落回原处,问那黑瘦的汉子,道:“等种子长出来之后,要怎么间苗莠草呢?” 那汉子激动得有点结巴,道:“回、回令长大人,等、等种子出苗了,小的就站在这儿……”他指了指邻近的沟,“小的站在这里,拿着家伙……”他弯腰演示给胡亥看,“把长得太密的、长了坏草的,都给铲出来……” 他没有携带间苗莠草的工具。 但是胡亥看他动作便知道,那工具一定是柄很短的,这是一项异常辛苦的工作——种田都要赶农时,把这活几天干完,恐怕都要半天直不起腰来。 胡亥面色沉重,点头沉思,起身边走边跟那汉子说话。 “乡里牛还是不够用的?” 又问,“开年闹了场风灾,受的损失大不大?” 那汉子磕磕巴巴的,但是都据实回答了。 郎官为胡亥递来斗笠。 虽然是初春,然而田头正午的太阳也毒。 胡亥横臂推开,道:“记下来,回去提醒朕……真……真管事儿的人,看看这耕种之法,如何改进。” “喏。” 韩信一直在旁跟着,见皇帝抓起田垄泥土之时,目光中流露出复杂情绪,隐约有些佩服,又有些惆怅。 韩信道:“您说,您日前叫儿子来看过一趟——他看出什么?” 胡亥嗤了一声,笑道:“不提他。” 太子泩回来后,有用的东西没报一点,倒是说骑马颠簸了一日腰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