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赶骡子车,挣钱翻番,办一车年货  (第1/2页)
    和昨晚一样,何宁守着炉子,看着妻儿睡觉。    呲牙呵呵笑。    熬到午夜。    实在熬不住,躺倒睡着了。    一睁眼,天色大亮。    骂自己一句:“真没用,睡过头了,真浪费时间。”    李娟比他起得早,把昨夜灭了的火炉重新生着。    给何宁泡了满满一罐头瓶茶水。    “娟,安安心心等我回来。”    “宁子,赶梅姑家骡子车,你一定注意了,大雪路上不好走。”    李娟转身,在身上掏。    辛辛苦苦了一年,提心吊胆了一年,藏在身上仅有的一百块钱也给了何宁。    “哇!这下多赚一百多。”    李娟昨晚闭着眼想了半夜。    两天时间,何宁给她的惊喜,足以让她把身上的一百块钱掏出来。    十块的两块的一块的一沓沓。    安顿一句:“早点回来!”    何宁吃饱肚子穿暖身上,站在梅姑家大门口。    骡子套着的架子车已经等着他。    梅姑安顿一句:“宁子,你能洗心,姑高兴,你早点回来,别让你妻儿担心。”wap.    骡子车从李红梅家门前离去。    李红梅愣怔怔看,嘴里嘀咕:“这男人要是回心转意,可真了不得。”    大冷天的早上,村里的年轻人,谁会赶着骡子车踏着雪路去县城。    再去矿区?    谁吃得了这种苦?    “得儿—驾!”    重生回来的何宁,不是吃苦,这种日子,一分一秒是享受。    骡子车出了山沟,到大路上,踩着雪路哒哒哒小跑。    直接去往县城农贸市场。    “小伙子,今儿要多少?”    “三百斤!有吗?”    “没有,最多一百斤!”    鱼铺子不止一家。    黄塬县城农贸市场里,一番折腾,五袋子鱼,总共三百多斤装到架子车上。    真正费了何宁一大把劲儿。    花掉了三百五十块钱。    一碗牛肉面八毛钱,何宁吃了两碗。    肚子里热乎,身上暖和。    “得儿——驾!”    从黄塬县城到红会矿区,骡子车走大路,小跑着。    三个小时后,到矿区家属院。    抢鱼的热闹场面又上演一番。    “小伙子,明天还来不?”    “不来喽!明儿陪老婆孩子,扫房子做年馍做肉做鱼。”    不是何宁不想来,划不着来了。    听到消息,到今儿下午,有一批鱼顺着拉煤车拉到矿区来。    明天在这里卖鱼,一条都卖不动。    何宁抓机会钻了这两天的空隙。    但这批鱼,三百七十块,一趟子鲤鱼倒手,翻一番。    算算时间,去一趟镇上办年货还来的及。    腊月二十五,高崖镇上的年货集市。    人挤人过不去。    骡子拴在集市外面的电线杆上。    何宁长吐一口气,认真想一遍家里最需要的东西。    一袋子大米必不可少。    一年到头,妻儿没有吃上过三顿大米饭。    大米一斤五毛钱,何宁直接抱起五十斤的大米袋子放在架子车上。    一个老妇人的一篮子鸡蛋,一百个,十块钱,何宁一把提走。    再买十双吃饭碗筷,十个盛菜碟子,一把烧水壶,一张吃饭方桌,六个小木凳子……    新门帘,新被单,新棉絮……    门神、春联、大红灯笼……    何宁一趟一趟往架子上搬东西。    花生沙枣大豆爆米花,花花绿绿各样糖果……    粉条两捆,蒜苗两捆,韭菜豆腐两份,煮肉的大料两份……    儿子的新衣服,李娟说,有姐姐亲手做的一套,不用花钱买。    但何宁想让儿子从里面到外面新赞赞。    花花绿绿,两套。    新帽子新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