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9节 (第2/2页)
微有些诧异。 “这是铁道部刚送来的公文,我在门口遇到了铁道部尚书范镇,就顺便帮他把文件拿过来了。” 苏涣说道。 他是敕制司,负责政制院的文件整理归纳,起草政令等工作,主要将宰相们的决策和指示以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出去。 送文书的活本来不应该归他管,但政制院现在的位置是在皇宫里,以前的旧皇宫大庆殿位置一直没变动过。 而其余部门除了财政部、枢密院、六部等一些重要部门以外,几乎都搬到了新扩建的皇城去了,在以前的宣德门外,离政制院比较远。 因此一般往宫里送的普通公文,若是有官员正好要去政制院,顺路遇到,互相认识熟悉,顺手帮忙带过来也是常有的事情。 听到苏涣的话,赵骏接过公文看了一眼,等了解里面的内容,笑了起来:“这范镇有点意思啊。” “怎么了?” 范仲淹扭过头好奇地凑了过来。 “范镇认为电既然能够通过铜来导电,那么不如在火车顶部安装一个装置,连接上面的电线,这样火车就能够时时刻刻供电,保证远程电报通信,也就不需要再停车连接电线。” 赵骏说道。 “这可行吗?” 晏殊也问道。 “应该是可行的。” 赵骏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民国电影电视剧。 最典型的就是《功夫》,里面周星驰扮演的星仔和林子聪饰演的肥仔聪在车上被四眼仔暴揍。 那种车是民国典型的电车,它上面由一个受电弓与电线连接,保证车辆供电。 虽然他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但既然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说明给火车持续供电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既然可行的话,那就让他去试试吧。” 晏殊点点头。 赵骏说道:“嗯,那就让他与物理学院那边合作,继续深入研究一下。” “知院,我有些担忧。” 一旁新进的宰相曾公亮忽然开口说道。 如今政制院又再次洗牌。 除了范仲淹和晏殊因为是最早八人之一,得到赵祯特许留下以外,宋绶和蔡齐也不再担任宰相。 如此最早八人,除范仲淹和晏殊以外,里面的三相三参,吕夷简、王曾、王随、盛度四人病逝,宋绶蔡齐退休。 之后的第二届进政制院的宰相为张士逊、李迪、贾昌朝、蒋堂四人。 前两人病逝,后两人当中,蒋堂退休致仕,贾昌朝被返聘为政制院顾问,主要给工部提供建造事宜。 因此老一批宰相就只剩下赵骏、晏殊、范仲淹、夏竦、杜衍、郑戬六人。 去年十月换届,在赵骏的支持下,范仲淹一派的富弼、文彦博、韩琦三人进院。 而晏殊举荐了庞籍,杜衍推荐了曾公亮,郑戬推举了好友宋庠。 这六人之前这些年陆陆续续升迁,都成为了一级部门的尚书,有资格成为宰相,因才学而正式入院,并且也知晓了赵骏的身份。 唯一可惜的是,因为怕笔记本坏掉,新入院的宰相只在成为宰相,揭露赵骏身份的那一天看了一次电影。 让新进的六人念念不忘。 而范仲淹和晏殊因为资历最早,跟着赵祯已经把笔记本里除“人与自然”文件夹的存货看完了,成为他们时常炫耀的资本。 此刻听到曾公亮的话,赵骏好整以暇道:“说来听听?” “之前物理学院解决了火车空气受阻的问题,设计了流线型,又安装橡胶板缓解空气阻力。后来又把车轮也改成了锥形,让车辆运行稳定,如今蒸汽火车的车速也大幅度提升,极限甚至能达到半个时辰三百余里,这固然是一件好事。” 曾公亮面露忧愁说道:“但车速越快,也更加不安全,若有人故意往铁路扔障碍物,或者遭遇雪天、泥石流等,恐怕会非常危险,但凡脱轨或者翻车,后果不堪设想。” “不错,现在铁路线少,沿途都有铁道兵把守,还能保证安全。一旦线路增多,就必然无法顾及周全,难道还处处都派兵把守吗?” 文彦博也说道:“一旦火车脱轨一次,那造成的后果非常大。轻则一火车的人与货都会受到严重损伤,死伤惨重。重则让全国百姓都惊惧火车事故,不再信任火车的安全,以后也没有人敢坐火车。 “是啊,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路。” “现在还好,以后可怎么办?” “得想个办法才是。” 其余宰相亦是觉得他们说得确实有道理。 “唔” 赵骏沉吟起来,思索二人的话。 现在大宋没有出现火车事故,那是因为大宋的火车运行非常谨慎,三个小时才有一趟。 并且从火车头到车轨再到车轮,都经过不断试验改进,增加了不少安全性。 再加上每隔十里有巡逻亭驻扎,有一队铁道兵驻守巡逻,外面还修建了铁丝网栅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