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62节 (第1/3页)
范仲淹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光靠国家推动就能实现吗?” “当然不止。” 赵骏笑了笑道:“除了主观推动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毕竟国家只能把控大方向,真正的脉络细节,一个国家很难控制得那么方方面面。” “哦?” 范仲淹来了兴趣说道:“你有什么主意?” “当然有。” 赵骏的目光深沉地看向门外,轻声说道:“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吗?我的导师文教授曾经说过,近代科学的催生是因为战争,因为欧洲没有完成统一,为满足战争武器需要,从而大力发展。” “所以?” 范仲淹思索了起来:“你想挑起战争?” “不。” 赵骏看向他,咧嘴一笑道:“我只想带来和平,以大宋为名的和平!” 第492章 三喜临门,传国玉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不管是大宋卖不卖火器给西方世界,他们都会打仗,都会死人。 那还不如让大宋把火器卖给他们,催动科学发展。 而这种发展并不是说西方会突飞猛进。 他们没有接受大宋的科学体系教育,哪怕有火器,也只是像明清人一样会火器的封建社会人而已。 所以仗是西方在打,真正催动的,却是大宋的科技水平。 这是赵骏此次布好的局。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那么多西方使者过来,看到大宋如今的强盛,势必会希望把先进的种子带回去。 那么军火贸易,首先就催动了军工体系,西方的订单将源源不断地用来。 其次催动的则是相关产业链,包括各类金属制品、皮革纺织品、纸张书籍、铅笔墨水等等,都将大幅度发展。 之后再辐射到其它产业。 就像霉帝在一战时期根本就没有参与,二战也是后期才下场的一样。 光靠着发战争财,让霉帝一个一战前二三流国家,一战后跃至一流国家,二战后更是成为全球霸主。 因而大宋官方主导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在推动产业链的形成,而西方的大战将会成为这一系列的催化剂,加快它的进度。 按照赵骏的估算,他认为只要这样对基础科学进行针对性地推动,原本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完善的基础科学,或许在五十年内,快的话三十年左右就能完成。 现在的形势就是最好的时候,前面的十多年,整体的吏治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布局都已经做好。 就像用材料搭建一个人体模型一样,骨头和血肉构建完成,剩下的就是完善各类内脏、皮肤组织,精修五官和体魄,如此这个模型才能算是完整。 眼下的大宋就属于骨架搭好的阶段,之后就是扩展的时候。 很快时光飞逝。 眨眼间就来到了年底。 庆历十二年十二月初,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海上颠簸,使节团总算是抵达了广州。 消息传回来,振奋人心。 十二月六日,早晨时候,武安钢铁厂那边就送来了一個好消息。 下午时分,崇政殿常例会议,赵祯高坐主位,在他的书桌上,已经略显沧桑的笔记本放在那里,旁边就是大宋的玉玺。 “蔡质经过几年的研发改进,终于弄出了内燃机,不容易啊。” 看着手中的劄子,赵祯十分感慨,说道:“工业这东西,果然没那么简单,哪怕能指明方向,有后人给予指导,亦是千难万难。” “蔡质把图纸给了我,我看了一下里面的构造,说复杂也不复杂,其实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